视神经炎

调查四成药店的减肥品类受到电商冲击


曾经,药店是减肥产品的主战场,但随着电商的兴起,减肥产品开始成为网店、微商的爆品。面对电商冲击,药店减肥品类的销售是否明显受到影响?实体药店又有哪些优势可挖掘,以捍卫减肥产品的市场?本期《中国药店》的终端透视围绕“减肥产品”开展了调查。

国产品牌遥遥领先

首先,我们来看看药店的减肥产品包括哪些品类:减肥类保健品被提及率最高,达88.81%,其中减肥茶最为普遍;提及率排在第二档的是减肥类西药及有减肥作用的食品,二者提及率不相上下,在63%左右;提及率排第三的是中药配方的减肥产品,为59%,这一品类是近年来减肥行业中逆势杀出的黑马,市场受欢迎程度直线飙升;排第四的是减肥类医疗器械,提及率为31%;排第五的是非医疗器械类的塑身美体产品,提及率为24%。在极少数有条件的药店,还可为顾客提供针灸、推拿等减肥方法。

药店所售的减肥产品的品规数通常有多少?调查显示,83.22%的药店减肥产品的品规数在20种以下,14.34%的药店为21至50种。(详见图表一)

减肥产品品牌众多,各药店销量排前三名的减肥产品分别是哪些?从各品牌的提及率看,碧生源与汤臣倍健两大品牌遥遥领先,提及率分别为97.55%和82.87%,国产老品牌、大品牌依然是减肥市场的主力;排在第三的是御生堂,提及率为31.47%;第四为来利,提及率为19.58%;第五为北京同仁堂,提及率为15.03%;第六为昆中药,提及率为12.24%;第七为雅塑,提及率为9.79%;第八为艾丽,提及率为9.44%。其他品牌占比均比较小。(详见图表二)

根据药店的消费数据,减肥产品单价的各价格区间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下:至元价格区间的可接受程度最高,提及率为37.06%;71至元价格区间的提及率为32.87%;51至70元价格区间的提及率为21.33%;31至50元价格区间的提及率仅占6.99%;元以上价格区间的提及率为1.4%;30元以下价格区间的提及率为0.35%。(详见图表三)

广告依然是第一拉动力

消费者选购减肥产品最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受访者根据自己的销售经验,得出以下结论:广告宣传、品牌知名度、朋友推荐这三大因素分别排一、二、三位,三者的提及率相差不大,均在81%至84%之间;排在第四位、第五位的因素是店员推荐和“自己曾经使用过”,提及率均为51%;是否有买赠等促销活动和是否可以免费试用分别排在第六位和第七位,提及率分别为25.87%和22.38%。这组数据说明,消费者虽然比较理性,但广告的拉动力依然非常大。

消费者选购减肥产品时会担心哪些因素?根据受访者的判断,90%以上的人在意减肥效果以及反弹问题,85.66%的消费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71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