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www.baidianfeng51.cn/点击蓝字,
武汉的刘女士最近迷上了自制食品,除每天一杯自榨豆浆外,她还酿了20斤葡萄酒和10斤水果酵素。在郭女士的“朋友圈”,像她这样热衷自制食品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同是饮用自酿葡萄酒,有人却“喝”医院。
就在去年,武汉一男子喝完自酿葡萄酒竟被“毒”倒!
常见自制食品制作过程中
易引发的风险有哪些呢?
楚楚在这里做了一个小结——
自制酸奶宝宝喝了拉肚子
大家做得最多的就是自制酸奶了,用酸奶机固然很方便,可是制作时可不是光将奶和菌种放进去那么简单。
在百度,记者看到一位妈妈求助,她的宝宝每次喝了自制的酸奶后都拉肚子。
事实上在普通家庭自制酸奶时,很难保证常用的酸奶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过程极易受周围空气影响,受热不均匀,容易发酵过度,或者发酵不足,最终也导致自制酸奶的口感可能并不好,花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做出好喝的酸奶。
而且,自家的制作器具消毒往往不彻底,很容易混入杂菌而影响酸奶的质量。如果不能做到严格消毒,还是最好不要在家自制酸奶,市面上买到的酸奶,只要合理合规,都是安全的。
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办公室主任颜晓东介绍,"自制酸奶不宜用菌粉,因为即使菌粉本身没问题,在存放中也会因为保存不当而产生杂菌。"最好的引子是超市购买的新鲜酸奶,一次用完。如果用每次做成的酸奶做引子,家庭操作不可能保证完全无菌,会导致杂菌越来越多,对人体产生危害。"
自酿葡萄酒致失明
据报道,宁波张先生喝了1公斤自制葡萄酒后,头晕眼花,双眼视力模糊不清,医生检查,张先生患了中毒性急性视神经炎,视力一落千丈,最低到0.1。
自酿葡萄酒普遍甲醇超标,葡萄中含有的果胶会产生甲醇,温度过高还会使过多有效成分流失。另外,市面上出售的食用葡萄因为单宁含量较少,往往并不适宜用来酿酒。
此外,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须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增加安全风险。自酿葡萄酒,要使用相对可靠的玻璃、陶瓷器皿作,而且发酵过程温度也不要过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兴红曾指出,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醇,但同时也会产生甲醇。国外允许自酿葡萄酒,但是不允许用葡萄酒蒸馏提纯白兰地,就是因为如果不懂分馏,很容易造成有害物质浓缩。
水果酵素喝入院
此外,还有近几年流行自制“水果酵素”,杂菌污染是一部分原因,亚硝酸盐和甲醇1。去年,由于连续喝了半个月的自制饮料,烟台市民小邱出现了呕吐、恶心等中毒症状。小邱所饮用的饮料就是"水果酵素",但由于发酵所产生的细菌并不一定都是益生菌,再加上卫生不达标,从而造成食物中毒。
“水果酵素”的炮制非常简单:将水果洗净切成块,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密封放上1-2个月。且不说它号称的排毒美容效果如何,单从安全角度讲,水果切开泡水,维生素C等营养素难免有损失;制作时加入大量的糖,会破坏水果本来很好的低热量营养结构;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甲醇等有毒成分。也很容易超标,而且自己发酵为了调节口感,也得加糖,含糖量也高。
因此,想要自制水果酵素产生有助于减肥、美容、提高抵抗力的酶,并不是一件可以把控的事。此外对于水果酵素的功能,专家持怀疑态度。
自制西点糖油过量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曾对媒体表示,大部分西点,如蛋糕、面包、曲奇饼干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油、糖、奶酪、黄油等高热量配料,否则口感、味道不佳。像市场上售卖的面包、曲奇等西点香气十足,其实在制作工程中加入了大量的黄油和糖,其中有反式脂肪酸,过量食用对人体有负担。
家庭自制西点可对糖、油等配料的含量进行控制,但也会存在添加剂过量的问题。每种配料可能都含添加剂,叠加在一起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摄入添加剂超标。所以,家庭DIY需要做到饮食结构均衡化,不要每天都做一种食品,偶尔吃吃中式杂粮馒头也不错。
另外,经常给孩子制作面包、蛋糕、饼干等西点的家长更要格外注意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要每天都给孩子食用。
自制药酒乌头碱中毒
前年,医院收治一病人,因喝自制药酒致乌头碱中毒,心脏骤停5次险些丧命。该院急诊中心徐昌盛主治医师提醒,市民自制药酒放中草药一定要谨慎,不要轻信偏方。
医院中医科主任初笑鸥建议,泡酒过程需警惕四类中药:一是"马钱子";二是"川乌"、"草乌";三是"水蛭";四是"苍耳子"。这些中药有些具有毒性,不可长期服用,如生的川乌、草乌毒性极大,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
家庭自制药酒应在医师指导下购买药材和使用药酒配方,并结合自身疾病饮用。
一些专家还建议,药酒盛夏季节宜少量服用,特别对阴虚阳旺体质者更应注意。有肝肾疾病、消化道溃疡、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则应禁用。
自榨油黄曲霉素超标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曾说,自制"土榨油"存在多种风险。土榨油高温处理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此外,植物油因为不饱和脂肪含量高,容易氧化变质。在肉眼可以辨别、或者风味发生改变之前,就早已超过了国家标准范围。
"土榨油更大的风险还在于黄曲霉毒素。不管是花生、大豆还是油菜籽,都有被黄曲霉毒素侵染的可能。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而自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可能性就很大。"
公开资料,黄曲霉素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强致癌物。
当然,云无心也承认,植物油中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在精炼中也会被去除部分。从营养角度说,自榨油比精炼油又有一定优势。
自制泡菜亚硝酸盐超标
亚硝酸盐是一类较强的致癌物,容易出现在泡菜等腌制食品中。报道称,不论泡菜还是咸菜,腌制后1-3天是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时期,此时间段含量呈现递增态势。
一般情况下,从第3天开始,泡菜坛子中的氧气因微生物的繁殖而耗尽,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也逐渐减少,所以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这一过程需要15天左右。著名分子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国屏受访时曾表示,通常规范腌制的泡菜表面如果发臭,这才是富含亚硝酸盐的部分。
制作泡菜时,最好选择普通的烧制瓦罐,空气中的乳酸菌可更好地进入罐中利于发酵。对泡菜密封时要始终保证菜和水的总量占容器八成以上空间。
发酵豆制品肉毒杆菌很可怕
去年,在新疆打工的张女士吃了自制的臭豆腐后肉毒杆菌中毒,需要肉毒抗毒素血清救命,医院没能找到,最后是好心市民家里存留的血清救了命。
医生说,肉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高过砒霜。
同样自制臭豆腐、豆豉等发酵食品易引发肉毒杆菌中毒。
范志红说,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对抑制杂菌没有特别好的效果,一旦制作不好,被杂菌污染的风险很大,"肉毒杆菌是其中一种,而且是最可怕的,毒性非常大,服用过量有可能致命。"
小结:
自制食品并不是没有好处,但需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家庭在自制食品中首先要认识到,自制食品未必比外面的更安全。自制食品需要非常好的生活经验,要保证制作过程是可控制的。
来源:健康时报、中国菜谱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zl/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