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静思妙莲华第集薫法香逐字笔


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8146.html

(大爱台明日(年9月7日)播出的《静思晨语》是年4月26日的连线晨语开示,本文是未删减的连线晨语逐字笔记。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大爱台播出为准,感恩)

0426熏法香如是我闻思

《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如来十号之一,应供断一切恶,

 应受人天供养,故名为应受供。

 如来净尽沙惑,恒持净因福田,

 无上净心应受物供,故名应供。

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十号:

一、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

二、应供:应于人间天界之所供养。

三、正遍知:正遍知一切之法。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四、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

五、善逝: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

 不邪曰正,能通曰道。

(一)正见,谓能见真理。

(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

(三)正语,谓言无虚妄。

(四)正业,谓白净善业。

(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

(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

(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

(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

六、世间解: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 七、无上士: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

八、调御丈夫:佛某时以柔软语,某时以苦切语,能调御辅正,使入善道。

九、天人师:佛为人及天之导师,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导人入佛道者,佛菩萨之通称。

   又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盘寂静不生灭之道,使得无为常乐故。

上人开示:

各位,用心啊!法要时时用心。确实,天地之间,无形的道理,我们看不到,道理不断提醒我们,天地国土无常危脆,这是佛陀教育我们,说了让我们了解人生无常、国土危脆。无常的人生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不知道。早上在早课的时候,大家应该有感觉,地震,是在四点五十一分,到底这个地震发生在哪一个地方呢?应该是在花莲的海域,到底在哪里,目前还不知道,到底规模多大,我们也还不知道,不过,在四点五十一分,眼睛看时钟,好像是五十二分或者是五十一分这个时间,忽然间就是这样摇晃一下。就会想到,很凑巧,我刚好在看厄瓜多的数据,现在就是一片的废墟,也是发生地震,在四月十六日地震发生,现在救灾还是重重的困难,那种瞬间房屋倒了,一望无际都是废墟。多少人在那个周围,到底是要救灾的人,或者是灾民,眼睛看到他的家园破碎在感慨呢?总是看到一张相片,就是这样一望无际,灾区有很大面积,都是房屋倒了之后的残瓦碎片,有很多人受灾。那个场面就是在警惕我们,正好在看这张相片,还未来得及看文字,忽然间天地摇动,深深地体会这叫做无常。

无常,大地的动,若是轻,现在科学知道这是它热能释放出来,因为我们的地底下有热能,以前我们怎么会知道呢?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名词,因热能在释放,地底就会浮动,板块就这样互相相碰,浮动当中若较大碰撞,就有很大等级的能量释放出来。现在常常听,一次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有用原子弹爆炸能量来比较,可见这就是很严重的事情,地底下所隐藏着。为什么这么频繁呢?昨天早课大家静坐,开始要说话的时候,也有一阵地震,后来才知道它是规模规模三点八,震央离花莲县政府不多远的地方,平安,感恩啊!现在早上这个感觉,到底震央是在哪里呢?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时时把握时间。佛陀来人间,为众生说法,要让我们很了解,了解天地之间就要四大调和,四大调和了,人的身体也需要四大调和,天地之间也要四大调和。天地四大调和,风调雨顺;人体的四大调和,那就是身体健康,这一定要调和。心理也要调和,心理若调和,我们才能心理健康。总而言之,道理是很深奥。

  看到人生在迷茫中这样在过,不知道我们自己的身体,离我们这么近,与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的密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无常。但是看到慈济人,同样也是有病痛,就是看在中部,是彰化人,但是现在在台中。这次我去台中岁末祝福,这位陈碧惠,就有好几位我们的菩萨,就是这样推着她一个,坐轮椅,很亲,这样围绕在她的身边,一群人这样保护着她,就把她推来到我的面前,还很年轻。我就问:「妳怎么了?这么年轻,让这群年龄都比妳还大的人这样帮妳推轮椅来?」她带着微笑,就说:「师父,我就是很感恩,这些师姊像我的妈妈,要满我的心愿,我就是要来向师父说感恩啊!要向师父说,因为我听法,我的心没有埋怨,我每天很快乐,用感恩心。」就这样告诉我。我就说:「妳到底是怎么了?」有的师姊又替她说话,她说:「碧惠是很坚强的女孩子,很孝顺。她的弟弟、母亲生病,这样接连病下去时,她是这样一直在照顾母亲和弟弟,一段很长的时间。终于弟弟与母亲前后往生了,开始换她的父亲,她就是专心在照顾父亲。

  从年纪轻轻的,一直到三四十岁,这段时间就是面对着她至亲的人,那种病痛折磨,她就是这样在照顾,很坚强。她也接受培训,同样受证委员。」她又说:「本来她很埋怨:『我也很孝顺,为什么我的业那么多呢?我的家庭父亲生病,她继续照顾,等到父亲往生之后,她自己就开始培训、受证,很用心投入慈济所做的善事。但是,有一天一大早睡醒,忽然间全身都僵硬了,到底是什么病,这样全身无法动,整个都这样僵硬了,在那里挣扎很久,终于很辛苦,医院看医生。   医生开始就为她诊断,一接触到就为她诊断。「妳现在所得到的病是罕见的疾病,是多发性硬化症。」突然间得到这种多发性硬化症,从眼神经,视神经开始一直到脊椎,忽然间发炎(视神经脊髓炎),连横断性的脊髓炎,这很少听到,是横断性骨髓炎,真的是不曾听过很罕见的病。从这样开始,她就是很惶恐,觉得一辈子又没有做坏事,从年轻轻,很年轻的少女时代,就开始为这个家庭付出,照顾母亲、照顾弟弟、照顾父亲,后来换自己得到这样的症状,很挣扎,很辛苦。本来是有一些埋怨,但是后来听到法了,听到师父说的法,她自己就慢慢比较比她更苦的人。她幸好已经进慈济来了,幸好有慈济这么多大家庭的人来帮助她,得这种病,她希望将来身体能留着,最后能让医生去做研究,所以她一定要很坚强,一定要将这个身体很完好保护下来。每天与病魔这样在拉扯,她就说:「总是要和它做朋友,就要与它和平共处。」

  有时候一瘫起来,瘫痪起来,就连小便都会失禁,全身都僵硬,就要再靠药物,靠治疗,才又慢慢再恢复。一个人曾重瘫过四次,瘫痪过去后,再坚强站起来,这种一直到坐轮椅,全身都无法动,她还是同样坐着轮椅,让人帮她推,去环保站。在环保站,脚与手都没有办法施力,她后来就是坐在轮椅上,将宝特瓶拿来放在她的前面,她用她的手抬着她的脚,这样用她的脚来踩那个宝特瓶,很辛苦。这样很坚持,用她的脚踩得到、踩不到,全都是这样很用心、用力,用她的毅力,一次再一次,终于让她的脚可以不用再用手抬,脚能抬起来、踩下去,抬起来、踩下去,一直到了能够站起来。虽站起来很吃力,还要这样绕到轮椅后面,扶着轮椅开始走。在环保站那个地方,看到拍摄她的录像带,她就叫出了:「师父啊!您的弟子能走了。」扶着轮椅,这样向前走,她就说,她是靠着毅力,这个毅力来自于法,所以她每天熏法,在听法,这是很用心。

  对她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一辈子这么长久的时间,现在五十岁了,看她从照顾母亲、照顾弟弟、照顾父亲,青春年华就是与病这样为营,前后最亲的人过世了(母亲和弟弟已往生,父亲中风住院),怎会知道这个病变成在她的身上,很埋怨啊!幸好有法,幸好有菩萨伴侣,一群慈济人这样围绕在她的身边,这样疼她,这样顾她。我向她说:「恭喜啦!恭喜啦!」「师父,您怎么向我恭喜?」「多生业障一世报,说不定妳过去生的过去,所结到的是这样的缘,今生此世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过去的因,现在的缘,整个都修一修,来生就轻安自在了。」她说,这句话给她很大的鼓励,所以她每天都是靠着她的毅力熏法。这就是人间苦难偏多。

  说大地有时不调和,震动,若平平安安,正常的能量释放,那个热能正常释放,我们平平安安就要觉得感恩啊!就像我们的身体,若有稍微一点点的坎坷,也要说感恩。身体病痛是这样,警觉我们的无常,所以我们要接受佛的教法。所以佛陀能够成佛,他就是生生世世在这样的环境。在佛的《本生经》里面,佛陀是经过了累生累劫,什么样的苦没有受过呢?什么苦都受过,就是种种苦难中,体会很多的道理,用他的毅力来面对着无常,用他的智慧去体会有为法。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生下来的,我们的身体之前是怎样造作业力,形成了人生的这个感受。就是有很多事情,一项一项,累生累世都一直累积,所累积多少的烦恼感受,我们就能化解多少烦恼的无明消除,就累积了有多少的智慧,这是修行者,是诸佛菩萨在人群中感受很多苦。感受到人群的苦,去付出,自己与人群中的互动,我们也受到很多的苦,这样的接受,这样的化解,一边消业障,不更造灾殃,再一边就是接受,觉,体会、了解、觉悟,这样不断累积来。

  看,像这样不就是在修行?这样不就是在消业障吗?有的人业障一来,心就乱掉了,就一直埋怨。但是,像这样的菩萨,在人间现示这种人间无常,自己听法之后身心健康,身体虽然有残缺,病常常在发作,但是她能克服过去,用这样来让大家知道这叫做生命的苦,观身不净的苦,了解生命无常的苦、自然法则的苦。很多苦在她的身体。她常常都是展露她的笑容,甘愿欢喜地接受,还是入在人群中,委员的工作照做,环保她没有缺席,听法精进她没有缺席,所以得人疼,很多人都很疼她、爱顾她,这比自己的家人,自己家里的人更好。虽然现在家里没有什么人了,不过就是有一群的菩萨法亲,每天都看她欢喜,这就是我们要了解。

  所以,佛陀觉悟就是这样觉悟来的,觉悟之后他就要有十号具足。十号具足,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十号。应供,就是要断除一切恶,才能堪得受人天供养。可知道,断除烦恼要用多长久的时间,尘点劫不断地修行,不断付出,受尽一切苦,还是结尽一切众生的善缘,这种如来十号之一的应供,就是要断除恶,恶断除了,累生世地断,才能到达「应受人天供养」。若没有经过尘点劫时间的修行,实在是禁不起受人的供养。现在已经成佛了,已经应受人间供养,因为佛德具足了,故名为应受供。因为佛的德,福慧、德行具足。

  「如来净尽沙惑,恒持净因福田」。这是如来他已经觉悟了,累生世受尽了很多的苦难,累生世度无量众生,所以他在这样入人群度众生,就是去除很多尘沙无明。我们常常在说无明、烦恼,无明,粗相的容易断,微细的难断。微细的就如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气,习气很难断,这就是如尘沙,非常微细微细,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习气会再浮现出来的念头、动作等等,这都很微细。但是佛、诸菩萨、修行者,一概都是生生世世就是要断除一切的无明、一切的烦恼,甚至到尘沙惑都要断除。唯有如来已经到达这样的境界,「净尽沙惑」,都完全尘沙惑一点都不染着。所以,「恒持净因福田」。这不是短时间,要很长久,尘点劫,来来回回倒驾慈航,现相度众生,来来回回,但是在众生群中不受污染,但是造很多福,所以「恒持净因福田」。

  付出无所求,造很多的福田,因为这样应受供养。这无上净心应受物供养,已经到达了这种无上清净的心,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境界,这个净心,这样的德,所以应受供养。所以,这就是「如来、应供」,能到达这样的程度,受种种人天所敬重、所尊重,所以名叫做应供。可见我们修行不只是很单纯,我就礼佛、拜佛、念佛,这样叫做修行,不是。要经过人间很多的拖磨,还能保持着道心,又能到达了自己不埋怨、无怨尤,能让大家作典范,又想要将身体保持很好,到了最后,这个身体还是要再利益人群。像碧惠,这种在人间,不要以为她是业重等等,不可这样想,我们也要起尊重心。修行,就是要经过了很多很多坎坷的人生修行过来的,所以能到达无上正等正觉,佛十号具足,这也是经过这样来的。来,我们来看,看前面的文。

经文:「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接下来的经文就说,

经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在受记,都会看到这些文,虽然文是看到了,但我们是不是有入心?怎样叫做「如来」呢?为什么佛可以受这么多人的恭敬尊重?我们就要再更了解,不论经典哪一部经说到佛,十号一定浮现出来,浮现出了十号,我们就要再一次的复习。因为我们要学佛、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如实之道,也就是要在人间中、在四生六道中,在这些道理都要清楚了解。你若不入那个境界,哪有办法感受到境界的体会呢?真的要去体会。跟你说:「很冷、很冷哦!」你们会觉得:哪有?很热啊!现在坐在那里,现在是春天,我跟你们说很冷,我们现在无法感受到。在冬天,大家不必人家说,就都会说:「今天很冷呢!」这就是真正体会到冬天的冷,温度降低。我们这里是这么冷,看到还有比我们更冷的地方还更冷。

  平常人生活,有衣服,冷了赶紧拿来穿;有房子可住,窗户关起来;富有的人,暖气机放出暖气来,像这样,这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福。但是,有的人在外面,住无定处,无家可归,或者是逃难的人,我们在去年的年底、今年的年初,不是一直在说吗?他们的感觉,他们的苦难,我们没有去感受到,不知道他们苦,我们一直说苦,我们不知道那个苦的滋味。同样的道理,佛陀了解了,因为他过去生中有体会到,生生世世都了解人间有为法、无为法,无不都是他身体体验过来的。

*十号

一、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

  这是如实法,天地人间的法,有形、无形,无不都是体会。所以全都是体会过了,叫做过来人,这种「乘如实法」,这就是人间的实法。这个道路来来回回,这样入人群中体会一切而成正觉。这就是我们每一次说,每一次都是不同。这就是道理是这么开阔,不是举一角就说得完。普天下的真理,如实法,这个道有多长,要走过来,体会的觉悟,这就是如来,乘如实法而来人间,教导众生叫做「如来」。

二、应供,应于人间天界之所供养。

三、正遍知,正遍知一切之法。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应供,应于人间天界之所供养」。堪得受人间天界所供养,因为他所累积的福德很多。第三,就是「正遍知」,正遍知天地之间。就刚刚说的,这么的开阔,有为、无为,种种道理都了解,所以「正遍知一切之法」,「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所以叫做「正遍知」。我们最近都一直在说有为法,有形合成的法,以及无形,任何一种物,都有它的理,物理存在。我们光是看它外表的形,我们不知道它的内在所含的道理,它含的道理不是一项,同样离不开四大会合,这种的理性,他全都了解了。

四、明行足,三明之行具足。

  第四,「明行足」。就是来全都了解了,一切都通达、都清楚。明是指三明,在佛是通达,在修行的声闻、罗汉就是明。通达、明行,佛都具足了。

五、善逝,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

不协曰正,能通曰道。

(一)正见,谓能见真理。

(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

(三)正语,谓言无虚妄。

(四)正业,谓白净善业。

(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

(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

(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

(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

  第五是「善逝」,「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八正道」常常说,「正」就是不偏邪的意思,不偏邪的正道。

八正道,第一要「正见」,就是「能见真理」,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看的,一定要常常说的正见。

第二、「正思惟」,不是正见而已,我们还要再思惟,思惟修,要好好专心,不要偏邪了,差之毫厘,失千里。

第三,「正语」,说话要说真实语,言无虚妄。佛陀就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这都是正语,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样,不虚妄、不妄语。

第四是「正业」,我们的行为要清清白白的正业,不要偏私。

第五,「正命」,那就是「依法乞食活命」。佛陀在世,就是大家要去…每天都要去托钵,一来化缘,接近众生,二来就是无分别心,这也是修行。这个正命。在我们现在就不必乞食了,自力更生都可以,但是不正确的不取,这就是我们的「正命」。

第六就是「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杂…无间杂」。我们要专心修我们应该修的法,不要三心二意。选择的法,我们就要专心一意去精进。

第七是「正念」,要专心忆念善法。时时我们都要记得,我们是要修善法,不要外面一点境界,我们的心意偏差,就失去了忆念善法,我们应该要常常恒持善法。

第八是「正定」,就是「一心住于真空之理」。虽然人间事物,事事物物很多,我们的心一定要好好把握,一切法皆无常,世间一切物是幻化,我们就不会起贪的念,无贪念就无瞋、无痴念,所以我们的心还是要住定在八正道。

  这就是「善逝」,我们能来去,不论是思想、行为,念头、说话等等都无障碍,来去自如,这叫做「善逝」,行八正道法。

六、世间解,能解世间之有情非情事。

七、无上士,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

  第六,就是「世间解」,能了解世间一切有情、非有情。情与无情,这全都能通达。

  第七,就是「无上士」。「无上士」就是「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无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心常在寂静涅盘中,虽然是日常生活,但是心还是寂静清澄,这是觉悟圣人的心灵境界。凡夫才是起心动念,唯有诸佛菩萨的心,有办法在滚滚红尘中,他能心念寂静清澄,这就是叫做「无上士」,觉悟至高无上。

八、调御丈夫,佛某时以柔软语,某时以苦切语,能调御辅正,使入善道。

  第八,叫做「调御丈夫」,佛在任何一个时间,都是同样用「柔软语」,不论在什么样的时间,也是以「苦切语」。有时候面对刚强的众生,他就要用柔软语,若是很浑沌、懈怠的,他就用苦切的语言去辅导他、去激励他,教化众生,随根机用各种的方法,这能「调御辅正,使入善道」。众生就如一切的动物一样,各种各种动物的性都不同,佛他要调伏各种动物的心性,就要不同的方法去付出。光说人类这一类,其实人类的心性,所有众生就都有不同的习性。所以佛会常常说「度众生」,意思就是说,众生虽然看起来都是人,不过还是和动物的性都一样。佛陀觉悟智慧,任凭你是哪一种人,他就是用什么法来度我们,来教育我们。

九、天人师,佛为人及天之导师,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导人入佛道者,佛菩萨之通称。

又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盘寂静不生灭之道,使得无为常乐故。

  第九,「天人师」,就是佛为人及天人之导师,能教示其应作不应作。导人入佛道者,这就是佛菩萨之通称。叫做「天人师」。不只是佛,法身菩萨也能教化天人,天与人间,天界与人间都能教化。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诸恶莫作」,这是恶的,你们要很小心,不要犯到。心门,烦恼门,不要因为这样就开了,教我们防非止恶,种种,教我们要预防,「这是不能做的工作,不要去做了,这是不能起心动念,要自己警觉」等等,这是佛陀为天界、人间所教育,教育我们「众善奉行」。

  凡是利益众生,能够使令天下平安,四大调和,人群平安,这都是善事,这应该要做。佛陀用种种方法来调伏众生心,这就是诸佛菩萨,就是大导师,就是正路。正路,就是菩提大直道,很正确的道路,来示涅盘寂静不生灭之道。这要让我们大家知道有这条路,什么样的事情不要做,什么事情你要赶紧认真精进,回归就是在这条路上,这条路上就是已经寂静清澄,不生灭之道。这永恒的道路就是在这里,希望我们能按照这条道路走,来回都是在不生灭中。

  不生不灭,不是业牵引我们来生,不是业使我们灭,是我们的心愿,不在业力的范围中,让我们很自在,海阔天空,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这种涅盘寂静,不生灭之道,这就是佛陀来教育我们能常乐,永远都是这么平静快乐。要不然,如早上一大早,到底这个地震是几级呢?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幸好只是这样而已,我们要感恩。若是万一再更不调和,那就是很苦不堪。如一个人,看,小小的年纪,一直一直到四五十岁,所面对的就是病苦的人生,病苦来到自己的身上,透彻了解了,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病苦,自己的感受,如何打开心门,每天都用微笑来面对人、事、物。这是忍的功夫。这就是苦。虽然苦,但是用法来跳脱苦,苦就不会这样一直连绵下去,身体病痛就苦了,心还在那里受折磨,就更苦,这就是要如何用法入心。人生苦难偏多,要解脱苦,那我们大家就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静思电子书薫法香笔记

浏览往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ss/52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