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有哪些副作用


激素是血小板减少的一线治疗药物,它可以减轻患者的出血症状,升高血小板,作为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急救治疗。但长期服用的话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的毒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血小板减少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这些副作用一定要及时注意:

(1)诱发和加重感染:

由于激素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诱发各种感染和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较常见的感染是呼吸道、皮肤、尿路等感染和结核病等。一旦有感染的迹象,应及时选用强有力的抗菌药加以控制。并发感染时,不要骤减激素量,病情控制后,再逐步递减,以防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大剂量激素会引起血白细胞增加,有时可达20×/L,不要仅因此滥诊为感染。

(2)肌病和肌痛:

类固醇性肌病和肌痛的特点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常累及上肢、下肢的近端肌肉及肩和骨盆肌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停止使用激素。这些症状的消失很慢,而且常常不能完全恢复。

(3)低钾血症: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轻度醛固酮样作用,因而有时可引起水盐代谢失常,特别是低钾血症。严重的低钾血症除可引起肌无力、瘫痪以外,还可以引起缺钾性肾病和心律失常,后者可导致心脏停搏。

(4)抑制生长发育:

见于小儿长期应用激素者。但如每日用强的松≤10mg,一般对生长无多大影响。

(5)库欣样综合征:

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萎缩、痤疮、多毛、骨质疏松、乏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糖尿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6)骨质疏松和骨坏死: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定期进行脊椎骨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有骨质疏松的征象,即应停药。无菌性骨坏死主要累及股骨头,与长期大剂量激素有关。因自用药至发生骨坏死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故易被忽视、漏诊。

(7)类固醇性溃疡:

使用激素而引起的消化道溃疡称为类固醇性溃疡。溃疡一般发生在胃部,往往大而深,常突然发生出血和穿孔,所以在应用激素的同时宜加用护胃药物,对原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应慎用糖皮质激素,特别在使用大剂量激素作冲击治疗时。

(8)糖尿病:

激素诱发糖尿病多见于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的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早期。发现有赖于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糖和尿糖。发生糖尿病后,可不必立即停用激素,但需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来说,激素停用后血糖会恢复正常。

(9)行为与精神异常: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激动、失眠,如果诱发精神病,可适当使用安定等镇静药。精神失常多见于女性,其发生与药的用量有关。以泼尼松为例,一般用量多在80毫克/天以上。激素诱发的精神失常往往随减量或停药而消失。

(10)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气胸、诱发白内障、青光眼、伤口愈合不良、血栓形成和栓塞症、多汗和盗汗,以及月经失调等。

专家提醒,血小板减少患者想要减少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还要保证病情的稳定不复发,最好联合针对性的中医药辩证施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减少并发症,也能够避免病情反复加重现象!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59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