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湖南师范大学“学习十九大精神”网络直播宣讲报告
年12月29日
各位同学好!很高兴今天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和大家见面。虽然我们在新技术方面有时候有一点out,但是也要融身于这个时代,和大家一起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所以我也很乐意以这样的方式来和大家交流。从哪里来谈起呢,我想还是从我们个人的生命体验来谈起。
熟悉我的同学可能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前段时间住院,得了视神经炎,所以眼睛会有一点小的问题。但尽管如此,我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生命的巅峰时期,所以生命整体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生命觉醒的状态。但今天我没有时间详细地和大家来讲,我想和大家来说这中间的表现。尽管前一段时间身体不好,但是基本上我都是5点多一点就起床,不到6点钟就开始在电脑上伏案工作,然后7点多钟吃了早餐出来到办公室,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专心钻研做自己的事。平时和不同的同事接触,包括在网上,切切实实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要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而作为我而言,我要把这种价值和意义活出来。正是因为我心中涌动着这种渴望,所以我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一种能量。有的朋友会担心,你这么辛劳,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我和朋友打趣,不用担心,因为我的身体浑身都充满了一种能量。我感觉到生命自我调整的状态,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当然,因为最近视力恢复需要一点时间,早两天感觉到自己的眼睛还是有点问题。所以这两天还是注意一下,早上起来还是要晚一点。平时看手机、看电脑的时间尽量减少。
那么,我从这里谈到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会有力量,我感受到了自我生命调整的状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切实感觉到一个人,不仅要活在自我之中,更要活在自我之上。而这里我切日日生命的超越,容易从自己的一己情怀中走出来,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那我们如何从自我中走出来,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如何可能呢?这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活在自我的一己狭小的天地之中,要努力把自我的生命打开。向着哪里打开?首先就是要向着今天的时代打开。我们要切实地理解今天的时代是什么,要切实地理解我们今天时代的格局。要把自我的生命和今天时代格局合拍。几天前,我跟我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我用到了物理学里面一个概念“谐振”。也就是说,火车自身有一个震动的频率,当它过桥,这个桥也有一个震动的频率,当火车和桥的频率相合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同学们要明白,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力量都是十分弱小的,不管怎么样,生命的力量都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使现实的个人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来呢?那就是要和时代发生共振,也就是要和时代谐振,也就是你内在的生命要切实地融入时代之中,融入时代的发展和脉络之中,不要逆潮流而动,而要汲取时代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今天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力量,提供了什么样的主题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谈一谈今天的主题。
1
第一个问题是大视野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拥有宏大的视野。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宏大事业的勇气,就是能够堂而皇之、自信地从容地来俯瞰古今众生。所以我说,我们今天要拥有的大视野,就是我们要站在古今中西之交。我们不仅要活在自我之中,我们要向着古今中西敞开。我们的时代,恰恰就是古今中西的结合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听十九大习总书记作报告,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中国智慧”。如果说我们的过去,中国更多的是去和人家接轨,是去学习人家的。那么今天,我们当然也要兼容并包,要去学习人家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也能给人家学习什么,我们也能给世界贡献什么。这就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视野。我们要站在全球人类大视野中思考我们自身,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走。不仅如此,这不仅仅是中西视野,还有古今视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活在此时此刻,什么叫此时此刻?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没有未来就没有今天。为什么?过去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未来告诉我们往哪里走。我们活在今天,就是活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新”就新在这里。我们切实活在古今中西交界的时代。
2
第二个问题是大格局
我们现在发现,国家的战略是站在大格局来思考问题。包括“一带一路”的提出,也是立足于大格局。这也是前面说的,是放在古今中西。尤其是思维,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件事情,不仅仅局限在当下,不仅仅局限在一时的得失,而是立足于民族的长远发展,同时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的发展。这就是大胸怀,大格局。这是今天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在走上一种大格局。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我们的着眼点一方面是宽广的历史的源泉,一方面是开阔的人类的整体。这样的话,才让我们中国人,才让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大格局。
3
第三个问题是大人格
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刻。那就是十九大报告中一再提出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人民已经开始自信从容地来追求美好的生活,不再是每天挨饿、每天挨打的一种卑微的人格。中国人要活出中国人的自信,那就是要重建一种生命气象,那就是一种大的人格。我们可以来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那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在这种天地人的秩序当中,这个生命的整体已经建构起来了,那中国人的生命气象什么时候达到巅峰呢?那就是盛唐,唐代的诗歌、绘画、艺术都达到了一个很盛大的巅峰。如果有同学去过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一到那里,你马上就会明白。你一路走过去,从一点一点刚开始的比较饱满静态,略显呆板,不够丰盈,那么到最后,那个最高的、最重要的佛,据说是以女皇武则天雕出的佛像,那真的是很豪迈、从容、大度,那就折射出中国人的理想生命形态,顶天立地,很圆润,很饱满,很开放,很充实,很和谐,很壮观。
中国人生命气象的转变,“安史之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唐由盛转衰之后,精神气象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么到宋代以来,整体上说来,强文弱武,一点点强化人生的反思。就气象而言,没有盛唐那么开阔了。当然到了明清之后,我们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人的生命气象逐步萎缩。近代中国当然是充满了屈辱的历史,那么这段屈辱的历史折射出来的就是中国人生命的沉沦史。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里,很显然,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就是一种生命气象、一种人格的复兴。只有当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都能自信昂扬、顶天立地、堂堂正正地以中国人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中,生活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那个时候才是达到民族的真正复兴。所以,这就是大人格。我们自身怎么明白这一点,怎么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人格,这就是我讲到的,理解这个时代,要从这三个方面去着眼,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人格。这就是时代寄予我们的希望,寄予我们的要求,寄予我们的期待。
谈到这里,大家马上会问,反观我们自己,我们的周边究竟如何?这几天来,或者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的出路,中国社会的问题,中国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受特别深的一点,归结起来,核心的问题就是格局太狭小。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突出的问题就是格局不够、视野太狭小,更多的是一己小情怀,由此导致的小人格。我先说两个典型的、极端的案例,大家非常熟悉的日本留学的刘鑫的事情。也许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刘鑫没有过错,或者说刘鑫有没有违法交给法律来判断,我们谈的是人格上的不足,谈的是一种内心的、一种文化上的、一种气象上的缺陷。当你眼睁睁看着一个朋友有危险,你却没有勇气把这个门打开,甚至去怒吼一声,这在人格上是多么的卑微和怯弱,所以不管刘鑫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足以掩盖她内心的怯弱!这是毫无疑问的。她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负疚之中,这哪里是传统的中国人的形象呢?我们强调见义还要勇为,更何况这个人本身与你还相关。这就是一个人活得太卑微了,也就是说她此时此刻没有活出人的尊严,完全是一个自私的动物,或者说动物也不如,动物见到自己的同伴还会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前段时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都几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zl/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