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毛刺
这是一种浮浅刺法,用以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现在各种特制的皮肤针,如梅花针等,大多是受此种刺法的启示改进而成。如临床上所见的“皮神经炎”所致的局部皮肤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疗,效果满意。
贵阳市重点公路指挥部的一蒋姓患者,男性,51岁,1991年11月11日就诊,患者右股外侧有30厘米×15厘米大小的皮肤麻木不适。医院诊为“皮神经炎”,经它法多方求治不显效,故前来采用此法治疗月余获效,随访年余,患者未诉不适。正如《灵枢·官针篇》说的:“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8、巨刺
这是一种左病取右侧的腧穴,右病取左侧的腧穴,也就是在健侧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经脉在人体上交互错综,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阳皆左右交会在督脉的大椎穴,足之三阴也都左右相交会在任脉的中极、关元穴等,故经脉之气能够左右交贯,转输传送。如临床中风中于经脉所致的半身不遂,临床上常左瘫针右,右瘫针左,也就是“巨刺法”的具体应用。此法在临床中颇为常用。正如《灵枢·官针篇》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其与巨刺类似的还有一种“缪刺”,其法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施治,但在适应症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刺经脉的称“巨刺”,刺络脉的称“缪刺”。
关于缪刺的方法,在《素问·缪刺论》中说:“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血络者尽取之。”说明缪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经的井穴和所属皮部的血络。
9、粹刺
《灵枢·官针篇》有“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针是以火烧针,将针烧红后刺入皮肤,要求速进速出,如用手探汤。用来治疗寒痹证,不宜用来治疗局部灼热、肌肉弛缓的“热证”。《灵枢·经筋篇》曰“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粹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10、偶刺
这是用手在胸背部按压,寻找有压痛的部位,也就是直对病痛所在,然后一针刺在胸前,一针刺在背后,用来治疗心痹症,避开内脏以免损伤。由于这种刺法是前后对偶而刺,所以称“偶刺”,亦称“阴阳刺”。在临床中治疗脏腑病时所用的“前后配穴法”或者是“俞募配穴法”,就是这种刺法的发展。
11、报刺
这种刺法是用来治疗没有固定疼痛的病证。如果疼痛是上下窜走的,用针直刺而入,在留针的过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处上下按摩,然后出针再刺。“报”有“复”之意,因刺之而复刺,故称之为“报刺”。与临床中的间歇运针法有类似之处,不过报刺是出针后再刺,后者是在针刺过程中反复提插刺。正如《灵枢·官针篇》说的:“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此法临床中较常用,如“坐骨神经痛”等病均采用这种刺法,效果满意。
1、恢刺
这是从肌腱的侧傍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多向透刺,用来松解肌腱挛缩的一种方法,可治疗“筋痹”。由于多透刺,能扩大针刺的针感直达病所,所以称“恢刺”(古时“恢”作“大”解)。“恢刺”和后面所要讲的“关刺”,虽同属于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点,前者是从侧旁刺入,横针多向透刺;后者是从正面刺入,单向直刺。临床中参合应用较多。《灵枢·官针篇》说:“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筋痹也。”
明林教育是一家集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中医专长医师·注册消防工程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中医康复理疗师·中医针灸师等医学健康培训的专业学校,学校创办以来深受社会和学员认可,办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中医(专长)医师是培训的优质项目。现执业药师报名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学员学习特推出执业药师课程班!
执业中药师课程表
课程
课时
授课时间
中药综合
8学时
5月19日
中药综合
8学时
5月0日
中药药二
8学时
6月9日
中药药二
8学时
6月10日
中药药一
8学时
6月30日
中药药一
8学时
7月1日
中药药二
8学时
7月1日
中药药二
8学时
7月日
中药药一
8学时
8月11日
中药药一
8学时
8月1日
法规
8学时
9月1日
法规
8学时
9月日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qx/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