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www.tlmymy.com/刺络拔罐是拨罐法之一,又称刺血拔罐。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将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多用于软组织劳损、扭伤、肩背或腰腿风湿病等症,对贫血,有出血倾向的病症和大血管所在部位均不宜使用。
一、刺络拔罐技术治疗分类
1、局部叩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1~2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刺络拔罐法的适应症
适应症:发热、乳腺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神经炎、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急性中暑、腰椎间盘突出、流行性感冒、腱鞘囊肿等。
特别提示:
1.检查针具,排除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
2.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
3.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4.24小时内不要沐浴;
5.疗程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
三、刺络拔罐法的禁忌症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四、操作前体位准备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术者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要求操作前后都必须要洗手,注重院感的重要性。
五、刺络拔罐穴位的选择
放血部位的选择应遵照如下原则: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
六、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的吸附力度应视病情而定,身体强壮者力量可稍大,年老体弱及儿童力量应小。
3.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脱落。
4.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6.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7.本疗法的疗程,一般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临床多以1~3次为一个疗程。
团队介绍
脑病科二病区
护理团队
脑病科二病区护理团队现共有护理人员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长吕丽君作为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头雁,先后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她学成归来后把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并传授于科室护理人员,使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多年来脑病科二病区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形成了以中医特色护理为主,专科专病特色发展的综合性护理团队,医院评为优秀护理单元、荣获护理质量管理奖等。
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先后开展了火龙灸、督灸、腕踝针、穴位放血、艾箱灸、药物罐、中药熏蒸、平衡火罐、中药湿敷法、涂药法等近二十种中医特色疗法,在改善肢体功能、头晕头痛、口眼歪斜、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方面疗效显著。
我科护理团队还针对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念,积极开展中医养生健康大讲堂,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养生操,根据节令的变换,为患者提供适应时下季节的养生茶等等,打造科室的中医特色品牌。
脑病科二病区全科护理人员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发扬中医人的精气神,把中医特色护理带给每一位患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治医院
脑病科二病区:-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