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扶贫村医院精准扶贫工作


在1月15日的龙山县经济工作会上,医院被评为县级精准扶贫优秀单位。医院驻里耶镇真仙村与茨岩塘镇面山村被评为贫困村驻村优秀工作组。后盾单位和扶贫工作组双双受到政府嘉奖,这一成绩的获得,难能可贵,凝聚了医院真扶贫,扶真贫的决心和力度。

年,医院驻点真仙村与面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年来,医院把帮助老百姓精准脱贫当作首要政治任务,派驻精干力量,以扶贫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为村民办实事,谋实利,受到老百姓点赞。正如真仙村村支书吴世宇说的,“医院来我们村里扶贫,短短一年时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我们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把脉问诊谋良策

“扶贫工作不能盲目,就像治病救人,得先把脉问诊,摸准病情。”每次来扶贫村调研,医院院长贾琳便会向扶贫队员叮嘱。

院长贾琳为村民脱贫献计献策

年,新年伊始,医院副院长丁朝晞担任扶贫工作组组长,来到真仙村和面山村驻点扶贫,入村后,工作队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两个村进行实地调查,对村里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开展深入调查。

副院长,扶贫组组长丁朝晞(上图为村民解读扶贫政策,下图为高考生送助学金)

调查中,工作队员了解到,里耶镇真仙村海拔多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地区,该村共有户人,因无较好水源,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但真仙村四面环山,山多地广,牧草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茨岩塘镇是龙山县的红色革命老区。位于该镇西北部的面山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拔多米,距离茨岩镇上约20余公里,地处偏远。因当地交通不便,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了解两村的具体情况,通过“把脉问诊”分析了致贫原因后,工作队员开始“对症下药”。在真仙村,医院结合该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建档立卡户发展黑猪、山羊、土鸡等畜禽养殖,并通过多方渠道破解该村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在医院的帮扶和鼓励下,年,该村共发展养殖户17户,养殖黄牛余头,生猪余头,山羊余头,土鸡多只。

在面山村,工作队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重点发展烤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适合该村实际的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农户种植玉米、洋芋、豆类等农作物,工作队为村民争取资金,免费提供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多产业增加村民家庭收入。年,在县农业局支持下,面山村还发展青椒种植项目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村民脱贫助力。

免费医疗暖人心

“现在,村民基本上不愁吃、不愁穿。农村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医院副院长、扶贫工作组组长丁朝希告诉笔者,在扶贫过程当中,医院充分利用自身医疗专业的优势,通过免费医疗等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来看病的村民满心欢喜

心系双胞胎,副院长穆芳英既是扶贫队员又是儿科专家

一年来,该院结合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多次下乡开展健康扶贫帮困活动,到村到户走访慰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帮扶对象,组织下乡义诊2次,免费送药多元;对两个扶贫村建档立卡户实行住院全免费,参合的非建档立卡村民减免自负部分医疗费用的10%,全年给建档立卡户共免医药费40余万元。

罗启万是真仙村一名退伍军人,今年56岁,三年前因为脑外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年服药要钱,病情发作住院要钱,家里还有80岁高龄的父母需要赡养,家庭的困境让他成了村里的扶贫兜底户。说起住院治疗报销的话题,罗启万感动地说:“我在医院住了两次院,不仅不要一分钱,医护人员还对我嘘寒问暖,我们这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发愁了。”

吴云清也是真仙村的建档立卡户,常年在外打工,因为结石病的困扰只好于年结束打工,回家。以前犯病时因医院草草处理了事,今年结石再犯,帮扶干部劝他在医院彻底治疗,经过医生检查后进行了手术治疗,出院结账时总费用一万余元全免,让他切身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力度之大,感受到医院健康扶贫温暖人心。

为扶贫村的村民送医送药送健康

干群鱼水一家亲

扶真贫,真扶贫,必会得到老百姓的真心点赞,形成干群鱼水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在一年的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员、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和面山村、真仙村的村民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并涌现出不少感人的事迹。

村民见到扶贫干部格外高兴

扶贫队员彭荣菊为村里老人送点心

扶贫队员姚军与村民嘘寒问暖

年3月30日,驻面山村扶贫队员医院一事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

当天早上7点,建档立卡户黄焘的两个双胞胎孩子同时生病。当时,大雨磅礴,雾茫茫一片,夫妇俩陷于无车无药无医的境地。住在村部的扶贫队员向博得知后,二话不说,马上开车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安排住了院,值班医生说:“一个孩子出了疹子,要去感染内科,一个孩子是支气管肺炎,要去儿科,幸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引起呼吸衰竭,治疗起来就麻烦了。”

当村民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时,向博却腼腆地说,“我们来扶贫,本来就把大家当自家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后只要你们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扶贫干部对老百姓动了真情,老百姓心里懂感恩。年2月,医院26岁的黄昭鑫,主动请缨担任真仙村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年轻的黄昭鑫新婚不久,家有娇妻幼子,为了扶贫工作,他沉下基层,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无暇照顾。工作一年来,他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鞭策和要求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帮助和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当中,白天走访调查扶贫对象,晚上整理资料,为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不论寒暑,始终如一。

年的脚步刚刚到来,黄昭鑫因免疫性脊柱视神经炎而不得不住院治疗。期间,黄昭鑫依然牵挂着自己的扶贫工作,牵挂着未脱贫的帮扶对象。即使住院期间,他还忙着为村民统计数据、询问村里情况,通过电话联系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需要解决的大小矛盾和问题。

1月22日上午,真仙村村支书吴世宇、村主任吴晓燕以及贫困户刘德兴等一行4人受全村村民的委托,前来看望黄昭鑫。在得知黄昭鑫因扶贫工作过于劳累而引发免疫性脊柱视神经炎,导致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后,握着黄昭鑫的手,村支书吴世宇忍不住热泪纵横。

真仙村村干部及村民看望黄昭鑫

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次次毫无所求的帮助,一丝丝贴近心窝的温暖,无一不体现着扶贫工作队的一往情深,真正实现了干群“感情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权益零损害”。

脱贫致富迎春天

年底,年味渐浓,真仙村的建档立卡户刘德兴家中一大早便忙活开来。刘德兴负责去喊屠户,妻子负责生火,两个孩子负责去园子里摘菜,笑容挂在全家人的脸上。今年,刘德兴家喂养的60余头黑猪全部被医院职工订购,年是他全家的丰收

“一定要等贾院长、医院的同志们都来了,我们才能吃刨汤。”刘德兴的妻子不住地念叨,眼巴巴地对着路口望了好几回。

刘德兴家里的情形只是村里的一个代表,真仙村还有20余户贫困户家里农特产品被医院干部职工订购。

八面山上年猪香,村民脱贫乐呵呵

“爱心采购,长期定点,真心帮扶。”——后盾单位医院铿锵有力的一句承诺进一步坚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帮助驻点村可持续脱贫,更为了扶贫工作队撤离后,村民能够有“造血”能力,在医院的帮扶下,年初,医院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商议召开村民会议,决定在真仙村与面山村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在真仙村重点发展黑猪、山羊、黄牛、土鸡等畜禽养殖,在面山村重点发展玉米、洋芋、豆类、辣椒等种殖业,进一步扩大养殖业与蔬菜种植规模。

工作队不仅帮助村民发展农特产业,还帮助村民破解销售难题,打通百姓脱贫“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工作队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千方百计,通过保护价订单收购、吸纳务工、入股经营、资产收益、订单种养等多种模式,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服务、统一价格,让外出务工的人员自愿回到家里,吸纳更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医院负责人承诺,医院食堂建成后,医院将同村民签订收购协议,在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有效为村民实现创收。一年来,医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慰问金50多元;为扶贫村子弟升学,送慰问金元;鼓励扶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号召全院职工购买,促其早日脱贫。全年共为村民销售生猪81头、土鸡只,共计人民币约24万余元。同时,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对“九类疾病”减免医疗费用5%。

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面山村的辣椒、烤烟产业;真仙村的牛、羊、黑猪产业成果显著

在医院的大力帮扶下,真仙村和面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大了,发家致富的路子更多了,村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微编:宣传科滕朝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8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