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人群患病率高达4.9%,病因纷繁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对于刚接触眩晕疾病很多医生对眩晕的诊治、查体、辅助检查的判读感到非常的棘手,针对零基础小白的疑惑,医脉通「应“晕”而生」栏目为大家推出特辑——众说纷“晕”,共13节系列课程(详细信息见文末课程表),医院陈丽副主任医师,宁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姚寿国副主任医师,浙江中医医院朱佳浩主治医师,西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铖听力师分期为大家阐述。希望大家从中获益,共同进步。
第2期内容由浙江中医医院朱佳浩主治医师为大家介绍眩晕基础篇——问诊与查体的相关知识点。
团队风采
专家简介
朱佳浩
浙江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前言
病史问询是眩晕诊治的要点,可靠的病史可以为诊断提供准确的方向,但是头晕/眩晕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的描述五花八门,如何高效而又准确的询问病史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个挑战。对于问诊不满意、病史不可靠的患者,体格检查则是关键,多数神经科医生会检查有无眼震,指鼻、跟膝胫试验,Romberg试验等,但受国内传统医学教育的限制,前庭功能相关的神经耳科检查多数非专科医生并未掌握。本文着重介绍在诊室及床旁可快速完成的眩晕查体,对一般神经科查体不再赘述。
问诊
1.症状界定
仅仅询问是否有“视物旋转”远远不够,应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症状为旋转性眩晕、非旋转性眩晕、头晕、不稳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旋转性眩晕为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病变导致;非旋转性眩晕是指自身或环境的晃动、摇摆、跳动等运动感,可见于功能性头晕疾病或器质性前庭病变;头晕是指头脑不清醒、头胀、昏沉、轻飘等非运动症状,既可见于功能性与精神源性头晕,也可见于内科疾病;以不稳为主诉的患者则要判断其是否真实存在共济失调,还是主观症状。通过上述症状界定来判断患者为前庭系统或非前庭系统病变,是功能性头晕或精神源性头晕,还是神经系统或内科疾病。
2.起病形式
不能仅限于询问急性或慢性起病,还应尽可能的问清楚患者起病时在做什么,是静息还是活动时起病,是自发发作还是诱发发作,以及有无先兆。
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于起床、躺下、翻身等体位变化后诱发,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则为自发发作,前庭性偏头痛(VM)发作前可有先兆,梅尼埃病(MD)发作前可有耳蜗症状。
3.持续时间
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视物旋转”持续的时间,但恰恰又是难点,患者往往会将其夸大或不能准确提供。
如BPPV患者将卧床时间或眩晕停止后的头重脚轻、漂浮感持续的时间包括在内,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因畏光不敢睁眼而不能准确提供眩晕持续时间等。在问诊时可以向患者强调是“晕一次、转一次”的时间或者“转了多久”,若患者难以描述,可以用“是晕了几秒/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还是几天?”这种问答的形式来判断。
4.诱发/加重、缓解因素
什么样的情况下头晕会再次发作或加重?什么样的情况下又会好转?
大部分眩晕患者会告知卧床或静止不动时好转,活动时加重。此时须进一步区分是任何头位变化都会导致症状发作/加重(头运动不耐受),还是特定头位变化才会诱发/加重原有的头晕,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患者头位或体位变化均可导致原有头晕加重,不能想当然的考虑为BPPV。
5.伴随症状
可提供很多信息,但需要仔细甄别。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并非有鉴别意义的特异性症状,应重点询问有无耳鸣、耳闷耳胀、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而且须明确与头晕发作的关系——仅询问“有没有耳鸣”不少患者会理解成“过去有无耳鸣”,不加以区分的话容易引起误导;“畏光畏声”的询问也需要技巧,直接问是否“怕光怕吵”往往会得到否定的答复,换种方式如“是不是最好窗帘拉起来/灯关掉,电视也关掉”、“是不是边上人讲话声音大了都觉得不舒服”,阳性率会高很多;还有些急诊患者就医时头晕尚未缓解,不敢睁眼,可进一步询问是“觉得看东西转难受”不想睁还是“觉得光线刺眼”不想睁,嘱其睁眼后未见自发性眼震者往往是由于“畏光”的缘故,部分患者还会主动告知“只想(闭起眼睛)睡觉”。至于鉴别后循环缺血“5D症状”的询问,虽然阳性率较低,仍要当成例行公事不要遗漏,尤其是对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首发头晕患者。
6.发作次数、频率
对反复发作的患者须询问具体的发作次数、频率,还应明确此次发作是否与以往的发作类似。反复频繁发作的患者以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更常见,BPPV虽亦可反复发作,但在未经复位治疗的情况下可数天至数周仍未自愈,即每日均有症状,仔细询问病史后可与其他复发性眩晕区别开来,前庭阵发症相对少见可作为排除性诊断。
7.现病史与既往史
起病前有无感染史、头外伤史、服药史,部分(并非多数)前庭神经炎患者可追溯到感染史,头外伤可继发BPPV,有些药物具有前庭毒性可引起眩晕,还有些药物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可由睡眠不足、精神压力等因素诱发,女性还须询问是否与月经相关。既往史方面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基本不会遗漏,还要询问有无“耳疾”,头痛史患者多不会主动提供,大多从未诊断过,可抓住偏头痛的核心症状(中重度疼痛、日常活动受限、畏光畏声)以问答的形式来问诊。
8.家族史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追溯到家族史,尤其要询问女性直系亲属有无类似发作史。
9.精神心理评估
8~10%的患者前庭症状由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导致,30~50%的眩晕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焦虑抑郁。非精神专科医生往往忽略对患者精神心理的评估,或者仅仅凭主观印象判断。临床中可应用头晕障碍量表(DHI)、PHQ-9、GAD-7等问卷与量表快速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筛查焦虑抑郁。
体格检查
门诊“装备”
1.眼球震颤
眼震是眩晕诊治的金钥匙!仅仅查看有无自发性眼震远远不够,还需辨别眼震性质、方向——水平、垂直或扭转眼震,快相朝向哪一侧,应观察不同眼位的眼震(九个眼位),凝视角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20~30°,每个位置观察充分的时间(大于10s)。
单侧前庭周围性损害时,眼震通常为快向朝向健侧的水平眼震,且向健侧凝视时眼震更强,向患侧凝视时眼震减弱或消失,即Alexander定律,眼震可被固视(fixation)抑制但方向不会改变。中枢性眼震表现多种多样,无法用半规管来解释,可不被固视抑制。
如凝视诱发眼震(gaseevokednystamus,GEN),眼震快相可随凝视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提示中枢(固视维持系统)受损。摇头眼震(headshakingnystagmus,HSN)则可反映双侧前庭功能速度存储机制的不对称性。患者头前倾约20~30°,以2Hz的频率左右摇动头部15s,摇头停止后出现至少5跳的眼震为阳性。单侧前庭周围性损害时,HSN常朝向健侧,中枢性的摇头眼震表现可多种多样,如摇头前为水平眼震,摇头后变为垂直眼震。
2.甩头试验
又称头脉冲试验(headimpulsetest,HIT),主要评估前庭眼反射(VOR)通路高频功能。检查者与患者面对面而坐,嘱患者双眼紧盯检查者鼻尖,颈部保持放松,检查者双手扶住患者头面部,快速将头转向一侧(10~20°),正常人双眼始终能盯住检查者鼻尖,如眼球未能盯紧而出现了纠正性的扫视,即为阳性。外周前庭病变,如前庭神经炎,患侧HIT阳性。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持续性眩晕+眼震),如HIT阴性,警惕中枢前庭病变(如PICA梗死、脑桥/延髓外侧梗死)。
PICA梗死与延髓外侧梗死,HIT阴性
3.TandemRomberg(加强闭目难立)试验
Romberg不明确时可加做TandemRomberg,患者双脚呈前后一线站立,再嘱其闭目,常向前庭张力低下侧倾倒。
4.Fukudastepping试验
原地踏步试验,患者闭眼,双手平举,原地踏步30s或50步,如存在单侧前庭病变,会逐渐向一侧偏移,大于30°为阳性。
5.变位(诱发)试验
怀疑BPPV者行Dix-hallpike、Roll试验,主诉不可靠的首发头晕患者也建议检查。
6.听力粗测
有耳蜗症状的患者可在其耳边捻动手指来粗侧听力,注意要先让患者闭眼,再双手同时置于耳边,使其无法预先判断检查者会先捻动哪一侧手指。建议用音叉做Rinne试验、Webber试验。
参考文献:[1]BrandtT,StruppM.[J].Generalvestibulartesting.ClinNeurophysiol.Feb;(2):-26.[2]StruppM,HüfnerK,SandmannR,etal.CentralOculomotorDisturbancesandNystagmus.DtschAerzteblattOnline.;(12):-.
插播个小广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