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经常性手脚麻木不能轻视,警惕引起其他疾病


手脚麻木,是常有的事,通常都认为过一会儿就好了,确实,对于偶尔生理性的手脚发麻可以自行缓解,但若经常出现手麻,千万别轻视,很可能是疾病的表现症状!

手脚发麻实际在中医病症范畴称为痹症,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当邪毒气侵入五脏六腑之前,第一感觉是手脚发麻,四肢酸胀、沉、痛、有针刺感,这就是经络受阻发出的信号,也是人体防御的最后防线。如不及时治疗,经络受损,从而破坏了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造成神经坏死,最终发生中风、偏瘫、心梗、脑梗、糖尿病坏疽,抱憾终生。

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

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为肉内如虫行,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角度来讲,虽有“麻多虚痛多实”的说法,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中医辨识与治疗方

01

风邪入络

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邪,语言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方以牵正散加减。

药用:全蝎5克(研末冲服),僵蚕5克(研末冲服),白附子10克,羌活、防风、独活各15克,苍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

02

气虚麻木

手足渐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便溏尿清,舌质淡,脉弱。

治宜补气养血,方以四君子汤加味。

药用:人参5克(另炖服),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防风、黄芪各15克,桂枝5克,桑枝5克。水煎服。

03

血虚麻木

肢体掣强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舌淡,脉细。

治宜补血生精,方以四物汤为主。

药用:熟地20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独活、桑寄生各12克,牛膝10克。水煎服。

04

气滞麻木

肢体酸麻沉重,活动或按摩后则舒,或伴有胸胁满闷,善太息等气滞之症,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女性病人。

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养筋,方以逍遥散为主。

药用:柴胡10克,白芍15克,人参5克(另炖服),当归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通草3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

05

瘀血阻络

麻木不仁,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10克,红花5克(后下),当归10克,赤芍12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络石藤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

06

湿痰阻络

麻木不仁,或痛觉消失,四肢困重,首如裹,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脉滑缓,多见于肥胖者。

治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方用导痰汤加减。

药用: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枳实12克,茯苓12克,陈皮5克,天麻10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

相关疾病的表现症状

01

颈椎病

长时间久坐、低头、枕头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引发颈椎病。症状表现:拇指、食指麻木,可能预示着第5、6椎间孔压迫了颈神经;中指麻木,可能预示着第6、7椎间孔压迫了颈神经。时常感到脖子很累,似有重物压着,早上起床时双手有僵硬、麻木感,可能预示着第七颈椎棘突处的卡压。

02

腰椎间盘突出

有人认为80%的慢性疾病与衰老都源于脊椎的变形与弯曲。但在20岁以后,椎间盘会开始退化。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有外伤史、不良姿势等群体容易引起腰椎疾病。症状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常表现为反复性的下肢麻木,单侧或者双侧的大腿、小腿以及足部出现麻木,同时伴有腰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03

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是神经纤维和髓鞘遭受免疫攻击造成的,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表现: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上常有对称性的疼痛,有麻木、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且下肢症状较为多见,从脚趾到膝盖都可能出现不适症状。

04

一过性脑缺血

脑动脉硬化或狭窄、血栓脱落、供血不足等都可能诱发一过性脑缺血,严重时可能预示着脑梗等高危疾病,应积极预防、治疗。好发于三高、心房纤颤、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中老年人。症状表现:常表现为手指发麻或者是一侧的肢体发麻。若伴有头痛头晕、视野黑蒙或视线模糊、流鼻血、协调能力差等症状时,可能是中风征兆,需警惕。所以,日常生活中存在经常性手脚麻木的朋友要提高警惕哦!▍申明: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辩证治疗。▍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5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