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网膜内层的局灶性改变第十


年9月3日下午,第十六期科研例会如期召开,吕帆老师、沈梅晓老师,邵一磊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例会由眼成像实验室的施策博士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网膜内层的局灶性改变

汇报人:施策

1.研究背景:

OCT作为光学设备可以有助于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在临床上首先应用于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广泛使用的视网膜亚层信息:神经纤维层(RNFL)和神经节细胞与内丛状层(GCIPL)已用来辅助临床诊断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并用于追踪疾病进展评估临床药物疗效。基于OCT的研究发现:GCIPL分布不均匀。在正常人中,鼻侧和上方的GCIPL较颞侧和下方的厚。而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上:如阿尔兹海默症(AD)中,周边部的RGC容易受到影响,这主要与Aβ淀粉样蛋白沉积相关(鼻上方),并且AD患者下方视野容易受损。在线粒体遗传神经病变中,GCIPL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黄斑视乳头束中。目前绝大多数OCT设备视网膜内层分析为平均厚度为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形态。已有的视网膜内层分区方法:ETDRS(九分区)、ZeissGCIPL分区方式、Hemisphere分区方式。

2.研究目的:

精准化区域性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损伤能够帮助监控神经退行性疾病进程。由于早早期与早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损伤细微,区域化分析不够敏感。基于特征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视网膜内层损伤能否更好的揭示疾病的变化?

3.研究方法:

跨设备通用的视网膜分层软件(人工智能辅助、三维数据的精准分层、跨设备的通用分层算法、眼动的矫正、放大率矫正)

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①阿尔兹海默症(AD):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原因,15%的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会转为AD。

AD在视网膜内层中的表现:老年人中较薄的RNFL和之后发生的痴呆的概率有相关性;轻度认知障碍(MCI)中GCIPL层颞下方受影响最严重,AD中GCIPL层下方最严重。我们在AD与MCI上的发现:可视化视网膜亚层在6mm范围内的变化,发现AD的GCIPL变化主要在外下方,而MCI的变化则主要发生在上方,在特征性区域的变化量较Zeiss的分区方法更多。

②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好发于高加索、拉丁裔人种,85%的多发性硬化病人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25%多发性硬化患者首发症状为视神经炎。MS伴发视神经炎病人非常痛苦,保护未发视神经炎眼至关重要,疾病监控和诊断需要廉价化可快速实现的影像学工具。

MS病人视网膜内层损伤主要位于GCIPL层,GCIPL层呈现不规则的形态改变,该形态被命名为HorseshoeThinning(UZone)。其特征性变化位于距离黄斑中心凹1.98mm,偏黄斑中心凹下方0.42mm,直径大约为1mm的区域,我们将该区域命名为MZone。MZone可作为潜在的MS无视神经眼的生物标记物,并由神经电生理实验证明。UZone可提高MS有ON眼的鉴别诊断效力,并在潜在诱发视神经眼中可作为潜在的影像学标志物。

③青光眼:特征区域ROI(RegionofInterest)较RNFL平均厚度能更好的追踪青光眼进展,青光眼中结构与视功能(视野)有很好的对应关系,OCT结构可能可以作为客观的观测窗口来评估视功能。

④视网膜内层平均厚度随年龄变化规律:衰老会导致AD、帕金森疾病(PD)的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升高;周边神经纤维层(pRNFL)每年变薄0.37μm,其中下方变化幅度最大为0.58μm;GCIPL每年变薄0.12μm;按70岁人均寿命,RNFL层会平均变薄15%,其中50%的轴突会凋亡,轴突的密度会降低40%;早期结果显示神经节细胞层主要发生在内环内。

4.研究总结:

视网膜内层特征性变化有助于鉴别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特征性变化与疾病进程、疾病严重程度、视功能等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视网膜特征性变化(功能-结构对应)可作为未来眼科多模态影像学设备的立足点。

现场同学提问:

这种特征性的形状改变是否是在细胞层面上或者相匹配的其他层面上视网膜亚层神经节细胞纤维的凋亡?

答:

视神经炎发作后,在视神经的位置会发生凋亡的级联反应,一旦产生炎症,炎症损伤视神经,视神经发生凋亡,凋亡的视神经会进一步促进其余视神经的凋亡。

吕帆老师点评:

阿尔兹海默症(AD)与帕金森疾病(PD)是否与多发性硬化(MS)一样,也有特征性的损伤区域。为何MS会出现HorseshoeThinning(UZone)特征性的改变,是由于神经脱髓鞘的原因还是炎性原因,UZone作为MS特征性的诊断区域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例会小结:

精准化区域性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损伤能够帮助监控神经退行性疾病进程。由于早早期与早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损伤细微,区域化分析不够敏感。基于特征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视网膜内层损伤能更好的揭示疾病的变化,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视网膜内层中的退行性改变也不尽相同。特殊的视网膜特征性改变可能有助于分辨不同眼科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能在疾病进展监控,临床治疗管理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撰稿马晓敏

编辑郑晓波辛越

下期预告

近视防控与接触镜课题组近视防控与视觉康复课题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5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