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博,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年美国眼科与视觉研究协会(ARVO)年会自5月3号在美国丹佛市盛大开幕至今已过一半,以“相辅相成:视觉研究与在线网络”为主题,深入探讨与交流眼科学研究最新成果为目标的会议可谓精彩纷呈。会议期间,来自重庆医院的雷博教授,携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以及参会期间感悟就视觉功能检查的技术进展及蓬勃生机带回,与广大眼科同道共飨这份亲历!
“视觉电生理检查常用的视功能检查技术”
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视觉电生理检查已成为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具备客观性、敏感性、非侵入性、和多信息性的特点,一系列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了解视觉系统的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组织或区域的视功能,逐步出现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tinogram,P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potential,FVEP)、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evokedpotential,mf-VEP)、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app:ds:electro-oculogram,EOG)等。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机理”
美国著名视觉电生理和遗传性眼病学者PaulA.Sieving说过“记录ERG不难;但是要记录到正确的、可重复性好的数据很难;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何理解所得到的ERG数据更难。”的确,国内众多眼科医师和医学生普遍反映视觉电生理是整个眼科学的难点之一。而了解视觉电生理的机理却是正确应用这些检查的基础。
犹如心电图反映心脏的功能,视觉电生理反映视觉系统的功能。不同的是心电图记录到的反应是自发的,而视觉电生理记录到的反应是由不同的刺激光诱发的。视觉系统由一系列组织构成,这些组织在不同背景光和刺激光下的诱发下产生不同的生物电反应。视觉电生理检查就是将这些电反应进行记录、并通过逆向分析来判断相应组织功能的过程。
视觉电生理的电信号就像视觉系统各个不同组织细胞演奏的交响乐,而这个“交响乐”的指挥就是检查者,指挥棒就是不同的背景光、刺激光和所应用的电极。而视功能的好坏宛如交响乐的优劣。
“视觉电生理检查因疾病差异而异”
眼科医师若能对患者的病变部位有判断,对选择正确的视觉电生理检查非常有帮助。一般来说,对视网膜疾病应进行常规、也就是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对主要影响黄斑的疾病应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把这两项检查相结合,可反应整个视网膜的功能。若怀疑病变部位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及视路以上部位,则应考虑做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而眼电图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应该指出的是,视路系统的反应遵循多米诺骨牌的原理,及视觉信号由视网膜经视神经逐级传人视中枢。比如,视神经功能异常时视网膜功能可能完全正常;而视网膜功能异常时,视神经的功能不可能正常。
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但是不宜单独以之进行疾病确诊。
“视觉电生理检查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的质量控制性要有高标准要求。这些检查不像形态学检查那样容易判断检查质量。若检查的结果不可靠会使患者和医生怀疑其诊断价值。事实上,正确的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在细胞水平逐层、逐列反应视网膜的功能。其次,要对视觉电生理的机理有充分了解。再者,应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记录并出具标准的检查报告。最后应对记录机器的性能非常熟悉。
“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发展方向”
第一,视觉电生理检查对视网膜外层即视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的功能判定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准确性,但目前在反应视网膜内层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上水平和视路的功能方面有着局限性。这是因为视觉信号通路变得更长同时不同系统间产生了连接而互相影响的缘故。若在解析内层视网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会极大提高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应用;
第二,数学理论和应用介入的程度反映了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利用数学模型公式可对视觉电生理检查进行拟合,使得对结果的分析更加智能化;
第三,视网膜功能与形态的结合。视觉系统的终极目标是视功能,而眼科医师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视功能。眼科众多革命性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的相继出现使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如何将形态学与客观的功能学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对不同疾病做完整的诊断是对眼科和视觉工作者的新的挑战。目前,已有同时检测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设备出现。
点赞和转发是一种美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zl/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