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姓名:骆荣江
Thenameofdoctor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师从国际著名眼科专家葛坚教授)。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致力于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手术,对一些少见、疑难眼病及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眼病的诊治独有造诣。
他先后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及美国Mayo医学中心访问学习,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共12项;在核心医学杂志发表一作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8篇;主编眼科学专著1部,参编眼科专著2部。
骆荣江教授在眼科领域享有盛誉,现任广东省眼健康协会青光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眼眶病与整形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曾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行政副主任。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各类复杂眼病的综合治疗及手术。
心怀理想同舟济天下
立志为患者服务唤起“光”的希望
骆教授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当时社会经济条件落后,加上地处偏僻林场,更是让本来就极其落后的医疗条件“雪上加霜”。
骆教授就是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成长,并被深深地影响着。小时候,他的脚长了溃疡,足底脱皮、发红。如此简单的一个小病,但是因为医疗条件落后,他却被这个不起眼的小病折磨了两三年。
在他10岁时,儿时的一个伙伴突发“视神经炎”。这种眼病极为凶险,一旦发作,视力便会急剧下降,短短数天内甚至数小时内就可能完全失明。
因为地处林场,去城里看病,路途遥远,当时情况紧急,治疗刻不容缓。正当大家的内心无比绝望之时,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刚好有辆运送木材的大卡车医院。
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把小伙伴视力从失明的边缘重新拉了回来。
眼科医生的妙手回春,这深深地触动了骆教授的内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医,一定要及时救治病人,去解救那些被眼病折磨的病人,唤起他们“光”的希望。
从此,一颗学医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年,骆教授应届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医科大学,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但是这条求医之路,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泥泞。学医第一课,就给他泼了冷水。
这第一节课就是人体解剖学,冰冷的尸体浸泡在福尔马林中,鼻尖里尽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这种“宏大”的场面,让这个青年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理想,学成之后可以把患者从痛苦的沼泽中解救出来,怀揣着这一股子劲,骆教授一咬牙,一狠心,逼自己挺了过去。
年骆教授参加首届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人工晶体学习班。(正中位:李绍珍院士;右五:陈家琪教授;第二排中:骆荣江教授)
精勤不倦终成琼玉
海内外求学求索
带着这份求学之心,骆教授精勤不倦,为了学习国际先进知识,他屡次赴海外求学求索。
由于想要进一步地深入交流学习,而且研究的领域相似,于是他先后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及美国Mayo医学中心访问学习,并将自己前期的一些研究结果和对方交流,彼此都非常认可。
梅奥医学中心(Mayoclinic),于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创立。它是以不断创新的医学教育和世界领先的医学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来综合性医疗体系。
年骆教授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参加视光会议
在这里,肿瘤病理实验室的科学思维、研究手段、仪器设备、实验条件非常先进,骆教授访问学习后深受启发,有很大收获。
正是这些求学经历,夯实了他的眼科学基础,让他后来在眼科学领域独有造诣。
年骆教授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当访问学者
师从大家博极医源
医者匠心乐在助人
经过不断地淬炼,骆教授终成璞玉,他有幸拜入了我国眼科泰斗,有着“国之大医”荣誉称号的葛坚教授门下。
作为老师,葛教授不断苛求自我专业技术的提升,作为医生,他对病人和蔼,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葛坚教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直不断影响着骆教授。
年骆教授获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博士学位
在刚开始跟随葛坚教授出诊的时候,葛教授的言传身教,给骆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要细致周到,不能有丝毫差错。”
“做医生必须是一个利他主义者。”
这两句话一直在骆教授的耳边响起,其责任和细致,让他一辈子都受益终生。在他往后的从医生涯中,问诊、开检查单、诊断,手术......每一步都一丝不苟,一刻也不敢忘记葛教授的教导。
也是从导师那里,骆教授学会多听患者倾诉,尽量满足患者要求的宽阔胸怀、仁慈之心。
而在他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也是时时把病人放在首位,工作的时候时常忘记自我,有时为了一个病情复杂的患者,多次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必须要先处理好病人的问题。
扎根基层躬身治病
坚守光明旗帜的扛旗人
作为文革后招收的第三届大学毕业生,因为人才断层的缘故,很多用人单位争先抢夺招人,甚至出现“一医难求”的情况。
尽管骆教授毕业后被分配到繁华的广州市,但他仍念念不忘基层山区农村病患,经常利用节假日下乡巡回医治。
“90年代的医疗环境决定了老百姓看病难,医疗条件更为匮乏,缺医又少药。我是在林场长大的,我要下乡,到基层为百姓解决眼健康问题。”
追风赶月莫敢停留,风雨兼程只为坚守!踏着晨露与星月,骆教授攀爬过无数曲折的山路,来回于很多个连显医院,因陋就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骆教授下乡到基层为百姓看诊
在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普遍低下,处在粤北山区的人民过得也极为艰苦。群山环绕,偏远闭塞,很多家庭都是一贫二白,小病靠拖,大病靠抗。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年仅16岁,家住乐昌市坪石镇河西路的先天性白内障小女孩。妈妈早年离异不在身边,爸爸也因她白内障未愈而离家,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另外,当地没有条件,也没有医生为这个小女孩实施白内障手术。
得了白内障之后,给小女孩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在家里不能帮助爷爷奶奶干活,在学校写字和看黑板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其他体育类别的活动了,因此她早早就退学了。
听完这个小女孩的遭遇之后,骆教授就说:“我一定要治好她的眼睛,让她重见光明,和正常人一样!”
短短的一句话凝聚了他无数的决心。随后,骆教授就为她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手术成功之后,小女孩感激涕零:“非常感谢骆荣江教授,是他为我送来光明!”
在这个小女孩的人生中,骆教授唤醒了她眼中“光”的色彩,让她可以眺望远方的梦想。骆教授救治贫困患者的事迹受到《韶关时报》、《乐昌报》等二级党刊的刊载表扬。
《韶关时报》、《乐昌报》等二级党刊刊载骆教授救治贫困患者事迹
他感慨道:“很庆幸成为医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享受这份快乐,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广州日报刊登骆教授有关青光眼及干眼眼健康知识宣教报道剪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以“手术刀”书写不倦人生
路过人间,路过医学,路过眼科,他成了白内障患者的守护者,在骆教授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爱院如家。
到了退休的时候,骆教授仍然放不下患者,放不下那一双双渴望光明的眼睛,他决定继续挥洒余热,回到一线。
在某次外出参加眼科学会之际,他接触到了希玛眼科。
“希玛眼科是由国际知名眼科专家林顺潮教授创办,旗下有30医院,遍布香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它的服务理念是实实在在为病人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点触动到了我,所以希玛成了我再次回到一线的首选单位。”
就这样,骆教授来到了广州希玛眼科发挥余热。
3月18日下午,骆教授主持“亚太近视学会大湾区近视论坛暨香港希玛眼科集团第六届眼科精准医疗国际会议”,恩师葛坚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出席此次会议。
骆教授主持“亚太近视学会大湾区近视论坛暨香港希玛眼科集团第六届眼科精准医疗国际会议”
骆教授与葛坚教授师徒同医院出席学术会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如逆旅,他亦是不倦行人,这句话就是骆教授的人生写照。
他,实实在在为患者做实事,退休之后又再次回到了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岗位上,继续为患者服务。在患者面前,他不知疲倦,不愿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只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给患者。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定义生命的宽度和厚度。骆教授,在用他的手术刀,手写眼科不倦人生。
监制:苏国文
主编:赖鹏
编辑:Agatha
广州希玛眼科新媒体部门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ws/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