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读书笔记头晕患者的床边查体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617/4640696.html

门急诊经常遇到头晕/眩晕患者,对于慢性头晕患者查体容易一些,主要是配合程度好,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虽然查体理论上很完美,比如HINTS检查,但因为急性期患者头晕严重,有时睁眼都困难,还经常伴随呕吐,很多查体都不能配合。这半年系统学习了眩晕查体,《眩晕诊治》和电子版《眩晕查体》反复研究,说的很多,但是应用到临床上经常乱了,忘了这个,漏了那个。神经系统一般查体作为神经内科医生的看家本事,真的深入到大脑里,会条件反射得去查,而且能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查体。头晕查体为什么做不到,想来还是自己练习不够,而且没有自己整理的一套查体思维。近一周又翻出几篇查体的经典文献,顺便总结了一下查体顺序。

一.一般性状态良好,查体配合

1.大体看一下患者有无头及身体的倾斜,除外OTR,注意观察有无眼睑的下垂,如动眼神经麻痹常出现眼睑下垂。

2.观察眼位,原位(直立坐位,眼球直视前方)及8个眼位(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检查时给患者一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小物体或手电筒,以前特别喜欢用手指,现在改成叩诊锤了,也可以使用瞳孔笔。原位时观察眼球有无斜视,自发性眼震及眼震样眼动,8个眼位观察眼球活动度,凝视诱发眼震,终末眼震。九个眼位检查下来患者眼球是否活动自如,有无眼动障碍,包括眼肌麻痹或眼震及眼震样运动,如方波跳动等。还应注意有的患者,尤其在眼震电图下看时会观察到眼球老是在动,但是没有快慢相,移动方向不固定,其实是自由眼移动,可以理解为眼球容易酸胀疲劳,盯不住物体,眼球适当移动调节以更好得视物。眼肌麻痹的病人大多有复视,所以询问病史时一定要注意询问有无视物成双。除了协同性眼球运动外,别忘了查非协同性眼球运动,就是辐辏反射,有时可能会有意外发现。

如果初测患者有眼震,注意观察眼震的方向,眼震的强度(I度/II度/III度),眼震持续时间,是否符合亚历山大定律,有无凝视诱发眼震,眼震是否能被固视抑制(我经常忘记)。

3.对于初测没有眼动障碍及眼震的患者,检查双眼一致性,检查者距离受试者至少30到50cm,可以用瞳孔笔把光线从两眼中间处均匀地投射到双眼,观察光线反射点在瞳孔的位置:如果光反射点不在瞳孔中心,偏到瞳孔一侧,说明存在着双眼不一致性。

用遮盖/去遮盖方法或是交替遮盖方法观察双眼有无隐斜视和隐性眼震。单眼遮盖/去遮盖试验:首先,蒙住一只眼睛约10秒,然后去遮盖;可以观察到先前被覆盖的眼睛可能出现的矫正动作。如果它:(a)向外,有内隐斜视;(b)内,外隐斜视;(c)向下,上隐斜视;(d)向上,下隐斜视。

交替覆盖试验:盖住一只眼观察另一眼,在两眼间反复进行交叉覆盖。通过交叉覆盖可以打断双眼间的协同,观察是否存在比较细微的斜视或隐斜视。交替覆盖试验也有助于确定垂直偏斜/反向偏斜(在OTR的背景下),即不能用眼肌麻痹或周围神经损伤来解释的眼睛垂直错位。

4.平滑追踪。要求患者在保持头部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跟踪水平和垂直方向缓慢移动的视靶(10-20°/s),一般用叩诊锤当做视靶进行。主要观察追踪是否平滑,有无纠正性扫视。个人经验,平滑追踪不太容易定性,因为与患者的配合程度密切有关,曾经给一个Miller-Fisher的患者查平滑追踪,记忆中他的平滑追踪特别差,很奇怪,后来才知道是因患者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导致的。追踪异常涉及到不同的幕上和幕下结构:视觉皮层,内侧颞区,内侧颞上区(MST),额眼动中枢(FEF),桥脑背外侧核,小脑(绒球),前庭和眼运动核团。平滑追踪还受年龄,安眠药物及眼震等的影响。比如前庭神经炎的患者也会追踪不平滑,其实是受眼震干扰,眼震电图相对能更客观的记录追踪的增益。单侧追踪明显异常往往更有意义。如果觉得平滑追踪有问题,可以做VOR取消检查进一步验证,但VOR取消是在VOR完整的基础上去做的。

5.扫视及反扫视,患者被要求在两个水平和两个垂直目标之间来回扫视。注意扫视的速度、准确性和共轭性。扫视异常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中更加明显,不过裸眼判断真的需要很有经验才可以。

6.测听力,一般用搓手指法结合音叉一起评估,具体方法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但是容易漏,

7.摇头眼震,诱发一下,看是不是有潜在的前庭张力不平衡。如无异常,接下来做甩头试验,以前没学这个专业前,只给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甩头,这类患者确实容易甩,即使甩头动作不标准也能看到。系统学习后对甩头试验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现在VHIT使用可能发现一些VOR增益的问题,中枢病变对VOR的影响也在不断认识。比如小脑绒球梗死可能会出现双侧前庭病的表现。注意甩头动作一定要速度快,角度小,也没什么捷径,只能不断练习。

8.姿势步态检查。姿势步态的解剖生理我没开始学,了解一些通路,挺复杂的,而且有时也没有太多特异性。不过有些头晕,尤其是老龄患者,主诉是头晕来的,眼动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是姿势检查确实不平衡,患者更多是一种姿势不平衡,但遇到这样子患者还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排除一些疾病,有时会让患者做一些前庭康复操。上个月收了一个慢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眼动查体没什么异常,就是行走不稳,确实有偏斜,我刚开始很肯定认为患者诊断为PPPD,结果第二天相关化验结果出来患者中度贫血,相关检查提示肾性贫血,有点打脸了。所以慢性前庭综合征的病人不能放松警惕,一定也得考虑到一些系统性疾病可能。言归正传,步态检查,主要是Romberg试验。如果不能确定,可做加强Romberg试验,要求患者脚尖对脚后跟站立再闭眼。原地踏步试验及一字步试验可进一步评估。

9.理论上所有患者应该做变位试验,但是实际门诊确实没那么多时间,至少怀疑与位置相关性头晕/眩晕患者应该行位置试验,此处不再赘述。

二.查体不合作的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因为这类患者查体不合作,所以不好判断,但是还是要尽可能查体,否则对于恶性眩晕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患者家属反过来不会觉得是患者不合作。对于AVS患者,一定要扒开患者眼皮观察有无眼震,尽量九个眼位都要看,有时也许患者的凝视诱发眼震就能轻松判断是中枢问题。听力也要查,之前收过一个主诉眩晕的患者,记得晕得厉害,问他有无听力下降,患者说没有,2小时后患者接了一个电话,诉一个耳朵听不见了,但之前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所以一定要筛查。还有对于起不来床的患者,一定要抬抬胳膊/抬抬腿,看看嘴是不是歪,尽可能让患者做个指鼻试验或是跟膝胫试验,除外一下小脑共济失调,最后划个脚丫子查下病理征。

三.其他有针对性的检查

怀疑双侧前庭病的患者,加做动态视敏度检查;怀疑延髓/小脑梗死患者,注意观察有无眼侧倾。怀疑上半规管裂/梅尼埃病的患者,可做Tullio试验。至于外淋巴瘘这样子耳鼻喉科疾病,神经科大夫就不做了吧。

今天夜班,没有孩子的打扰,脑子里不断回顾眩晕床边查体,有不全面及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有了核磁共振大大降低了神经科诊治疾病的门槛,但一把叩诊锤+一个好的临床思维对我来说仍是最重要的,现在口袋里常装的又多了一把音叉。下周开始又要回归比较难看的前庭生理了

参考文献

1.ThomasBrandt,MichaelStruppGeneralvestibulartestingClinNeurophysiol,Feb;(2):-26.

2.Young-EunHuh,Ji-SooKimBedsideevaluationofdizzypatientsJClinNeurol,Oct;9(4):-13.

3.MStrupp,OKremmyda,CAdamczykCentralocularmotordisorders,includinggazepalsyandnystagmusJNeurol,Sep;Suppl2(Suppl2):S-58.

内容来源丁香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ws/6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