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我区两名学子入围快来为他们投票吧


由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天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春晖孝慈公益基金会承办的第十届“感动津门十大孝亲爱心学子”评选活动已经启动,经过评委会初评,20名孝老敬亲、自强感恩的青少年入围。现通过“天津青基会”官方   妈妈出院后,周静怡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做饭、洗衣服……她悉心呵护着妈妈。妈妈的身体无法工作,所以每到假期,周静怡都争取机会到外打工,挣来的钱给妈妈买补品或是存起来,自己从不敢多花一分。静怡身上的衣服已经穿了很久,这身衣服加起来不到50元钱。“上衣15.9元,裤子19.9元。虽然不贵,但是我会洗干净。”静怡说。

  虽然父母离异多年,但是每逢周末,周静怡都会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到奶奶家,陪奶奶聊聊天,给奶奶买点好吃的。“奶奶今年已经74岁了,身体不好,我能做的就是多陪陪她。”

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静怡经历了很多挫折与困苦,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充溢在她心间的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这些磨难让周静怡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努力前行。

02

赵俊凯

津南区

向上滑动阅览

与奶奶相互陪伴捡废品贴补家用

见到赵俊凯时,他刚收完废品回来,手上抱着一沓废纸夹,放到楼栋门口的一辆三轮车上。三轮车里除了纸夹子外,还有不少塑料瓶。“社区里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他们把废品都留给我,等着我去拿。”基本每隔半个月,他就要跑一趟废品回收站,用卖废品的钱贴补家用。

赵俊凯出生在农村家庭,父母在他幼时离婚,爷爷早已去世,他自小便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身体不好,于是他便承包了家务活,还学会了做饭。“蒸馒头、蒸窝头、擀面汤、包饺子、烙饼、炒菜,这些我都能做。”赵俊凯说,每周末他都蒸一锅馒头或是窝头,留作一周的主食。和一般的同龄人不同,赵俊凯没有什么零花钱的概念:“我不用买零食吃,有这钱不如给奶奶买顿好吃的。”

赵俊凯最大的心愿就是奶奶能够身体健康。“年前奶奶得了一场大病,把我吓坏了。”回忆起奶奶患病的那段时间,赵俊凯既担心又害怕。“当时我大小便失禁,衣服很脏,但是孙子从不嫌弃,每日都在病床前照顾。”奶奶说。

赵俊凯说:“孝就是在身边陪伴老人。奶奶把我养大不容易,如今她年纪大了,我更应该好好照顾她,这是我的责任。”

03

刘璇

宝坻区

向上滑动阅览

考上好大学治好父亲眼睛

家住宝坻区新安镇八间房村的刘璇每天都要陪伴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遛弯,还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更可贵的是,这个小姑娘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家里困难不小,但她始终没有低头。

6年前,刘璇的父亲突然患上了视神经炎,仅仅3个月的时间双眼就完全失明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了。更难的是,父亲患病后无法外出工作,家里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维持家中生计,刘璇的母亲外出打工养家,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母亲只能在家里做一些服装配件的简单加工工作。父亲患病后无法外出活动,懂事的刘璇每天坚持带父亲出去遛弯,家里的菜地、附近的路旁,都留下过刘璇搀扶父亲的身影。父亲明白女儿学习任务重,让她不要带着自己出去遛弯了,可刘璇说,父亲双眼看不见了,自己就是父亲的双眼。

为了减轻母亲的重担,刘璇还经常帮助母亲承担家务,做卫生、到地里摘菜、洗衣服,每一样都干得非常出色。空闲的时候,她还会主动帮母亲做一些服装配件加工的活儿,是母亲的好帮手。

刘璇不仅孝顺,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初中升高中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宝坻一中实验班。刘璇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好大学,读书成才,让家里的条件早点得到改善,治好父亲的眼睛,减轻母亲生活的压力。

04

赵子良

宁河区

向上滑动阅览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无奋斗不青春,磨难是对我的考验,更是对我的历练。人生只有经历磨难,才会绽放出无限的精彩。”宁河区高三学生赵子良说。赵子良家在宁河区廉庄乡一个村子里,8岁那年,父亲高空作业时不慎坠落离世,母亲带着未满周岁的妹妹改嫁,此后赵子良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么多年来,为了供我上学,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赵子良说,“家里的院子种满了各种蔬菜,奶奶的主要任务是打理菜园子,而爷爷为了维持生计,不分寒冬酷暑,每天都要去工地打工。”

对于赵子良来说,正处高三阶段的他,学习是主要任务。疫情期间停课在家时,他依然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学习,“课间”休息时间和在校一样。每次休息的10分钟里,他都会跑到院子里,帮奶奶锄地种菜,或是打扫卫生。开学后,赵子良每隔半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都被他“承包”了。“我多做些,奶奶就能多休息会儿。”赵子良说。

成绩优异的他从未让爷爷奶奶失望过。赵子良中考时考入了芦台一中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成绩考到了年级前三名,获得一等奖学金。高二时更是得到了班主任及同学们的认可,当上了班长。他尽最大努力辅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热心帮助同学,还被评为了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如今,升入高三的赵子良更是成绩稳定,他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回报着爷爷奶奶的付出。

“在求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爷爷奶奶的辛劳,还有社会的温暖。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家人,报答社会。”赵子良坚定地说。

05

信云露

静海区

向上滑动阅览

独立自强一双小手撑起家庭一片天

在班里,她担任学习委员,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孝敬长辈、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信云露是静海区王官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她两岁那年父母离异,她和姐姐、弟弟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在她7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从此姐弟三人便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体弱多病,奶奶患有股骨头坏死,膝盖做过多次手术,行动不便,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由于姐姐在外面打工,信云露除了要照顾弟弟的衣食起居外,还承担起了家所有的家务。为了不耽误学习,信云露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要辅导弟弟的作业。除此之外,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只能落在信云露和爷爷的身上。几年下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锄地、拔苗、播种、收麦子这样的农活。为了帮助爷爷减轻负担,她曾一个人割完地里所有的麦子。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难,信云露格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爷爷每周都会给她十块钱零花钱,但她会留下一半给弟弟上学用。

虽然很忙碌,虽然很清贫,信云露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老师眼中,云露是个懂事、成绩优异、自尊自立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云露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人。她怀揣着一份坚毅、一份感恩,用责任和坚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06

苑梓涵

和平区

向上滑动阅览

关心“小家”奉献“大家”

在家是亲人的好帮手,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朋友。12岁的苑梓涵不仅关心“小家”,还会奉献“大家”。苑梓涵是和平区十九中学的一名初中生。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苑梓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主动承担了许多家务。“家里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我的工作量减轻很多。”苑梓涵妈妈说。今年1月,苑梓涵的奶奶突发脑溢血,治疗期间,苑梓涵每天和妈妈一起给奶奶送饭、喂饭、按摩。奶奶出院后,苑梓涵主动住到奶奶家,帮助奶奶康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爸爸在外地,我要替爸爸照顾好奶奶。”苑梓涵说。苑梓涵的兴趣爱好很广泛,他曾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夺得二等奖,还曾在首届天津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成果展示中获得三等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苑梓涵用自己的元压岁钱买了50个口罩捐赠到和平区民政局。他说:“我会把民政局的感谢信珍藏起来,告诉自己要奉献爱心,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07

王昕蕾

武清区

向上滑动阅览

愿做家人的“传话筒”

先天性耳聋的她每天戴上助听器学习;父母无法像正常人一般交流,她就当起了父母的传话筒;爷爷奶奶生病住院,医院细心照顾。这就是就读于武清区石各庄镇中学的王昕蕾的日常生活。

王昕蕾的父母都是听力一级残疾,昕蕾自己也是先天性耳聋。上小学前,家人本打算将她送去聋哑学校就读,但她不愿意离开家人,她觉得爸爸妈妈都听不到也不会说话,自己要充当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交流的“传话筒”。

上学后,她知道自己如果想和其他健康的小朋友一样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要比别人加倍用功。家里就没有人能够辅导她的功课,奶奶和妈妈是文盲,爷爷和爸爸也仅仅会写自己的名字。靠着自己的努力,昕蕾在小学6年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石各庄镇中学。

今年春节前,爷爷突发脑出血,医院。正值寒假,考虑到家人与医生护士交流困难,医院照顾爷爷。她每天细心地给爷爷喂饭、擦脸、刮胡子、照顾爷爷大小便,一直到爷爷康复出院,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她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暑假期间,奶奶的双侧膝盖做了置换膝关节手术,医院照顾奶奶,出院之后,她每天都为奶奶做康复训练,使奶奶迅速康复。

这么一个要强又懂事的小姑娘,谁能不伸出大拇指呢?

08

崔博雯

北辰区

向上滑动阅览

孝行天下让爱同行

年初,崔博雯的爷爷遭遇了严重车祸,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却导致高位截瘫。面对这晴天霹雳,全家上下既伤心又无奈。崔博雯的父母为了家里的生计而奔波,照料爷爷的任务落在了奶奶身上。奶奶体弱多病,9岁的崔博雯便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照料任务。每天早晨,他都要早早起床帮爷爷翻身,这样的动作每半小时就要做一次,为的是防止爷爷长褥疮。由于药物反应,爷爷的脸和头经常会痒,于是崔博雯成了爷爷的“痒痒挠”。爷爷的身体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状况,发烧、头晕、血压不稳……崔博文会用酒精给爷爷擦拭身体,给爷爷物理降温,及时喂爷爷吃药,更要帮爷爷接嘴里的痰。平时,小伙伴们来找他玩儿,他也不为所动,坚持照顾和陪伴爷爷,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崔博雯心疼父母,常常在放学后主动承担家务活,就为了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屋漏偏逢连夜雨,前段时间,爸爸在工作中弄伤了手,崔博雯成了爸爸的一只手,帮爸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作为家里的小男子汉,他主动帮父母分担,用自己的行动来孝敬老人,帮家里渡过难关。

在学校,崔博雯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作为班长,他主动分担班内工作,协助老师维持晨读、午休的纪律,带领同学参加学校的大小活动,是老师的得力干将,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身边的同学常被他的孝行感动。

09

刘孙甜

南开区

向上滑动阅览

10岁娃娃义工工龄已5年

她只有10岁,却从5岁起跟随母亲做义工,连续5年暑期到隆化帮扶困难户,去养老院、社区空巢老人家陪伴老人更是她的“必修课”。常年坚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服务的刘孙甜,用心带领小伙伴收获爱、传递爱、分享爱,已成为学校的公益带头人。

刘孙甜是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她感恩父母、孝敬长辈,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还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刘孙甜亲眼见到姥爷、姥姥是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老太太的,她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美德——敬老孝亲。老太太生病瘫痪在床,她给老太太唱歌、讲故事,哄老太太开心。学着姥爷的样子,她还经常和姥爷一起给老太太按摩。

今年4月,刘孙甜的姥姥做了腰部手术,翻身、大小便这样平常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帮忙。姥爷腰腿疼、爸爸出差、妈妈工作忙,于是,从出院第一天起,扶姥姥起床、给姥姥翻身之类的活儿就由刘孙甜主动承担起来。姥姥生活不能自理,帮姥姥清理大小便也成了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姥姥能尽快好起来,我做什么都愿意。”

“无论是谁,每一位长辈都值得你尊敬。常怀感恩的心,回报父母长辈的付出,生活就会充满爱。”刘孙甜说。

10

张欣欣

北辰区

向上滑动阅览

侍奉母亲十年立志长大学医

14岁,在常人看来,似乎还是在父母的羽翼下备受呵护的年纪,但是对于居住在北辰区西堤头镇西堤头村的张欣欣来说,却有些不同。自从母亲十年前患上脑血管瘤导致半身不遂后,她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做家务。

年出生的张欣欣原本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父母都很疼爱她。但天有不测风云,年5月,正在单位上夜班的母亲突然感到头痛恶心,医院后,被医生诊断为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母亲从此半身不遂。母亲的一系列医疗费用不仅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还让这个家欠下了外债。为了偿还外债、补贴家用,张欣欣的父亲只能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

当时只有4岁的张欣欣并没有被家庭遇到的困难吓倒,反而变得更加懂事了,她每天早晨陪母亲锻炼,晚上给母亲讲学校有趣的事,哄母亲开心。不仅如此,张欣欣还会经常帮母亲洗澡,帮家里做一些洗衣服之类的家务。她每天都要早起,给母亲做好早点,帮母亲洗漱完毕才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后,等到母亲洗漱完毕,自己才去睡觉。

“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母亲操心。”张欣欣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很优秀,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她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医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救治病人。

11

李麟瑞

南开区

向上滑动阅览

尽最大努力爱身边人

小姨颈肩痛,他学会了中医按摩;姥姥觉得中药苦,他把中药制成药丸……18岁的李麟瑞,一直默默履行着母亲临终前自己的承诺:照顾好家人。

李麟瑞与姥姥、小姨和两个弟弟同住。每晚,兄弟三人都会一起学习,在完成自己功课的同时,李麟瑞还扮演起了教师和家长的角色,辅导弟弟们的功课。“小姨工作忙,两个弟弟的学习就包在我身上,少让小姨操心。”

平日里,买菜、洗菜、择菜这类家务都是他主动承担。小姨是游泳教练,每天工作强度大,下班回家总是疲惫不堪,再加上姥姥年岁越来越高,身体不好,他就找来中医推拿的书籍,自学后帮姥姥和小姨按摩。

姥姥喜欢百合花,小姨喜欢玫瑰花,他经常去花鸟市场买些花放在家里,攒下来的钱,也会给姥姥和小姨买礼物。对李麟瑞来说,家人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看着李麟瑞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姨很是欣慰,她说:“其实我一直让他喊我妈妈,他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从未让我们失望过,是个善良而懂得感恩的孩子。”

12

李欣颖

武清区

向上滑动阅览

生活重担压不垮的好少年

父亲因为两次脑梗生活无法自理,她既要帮忙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要与母亲一起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14岁的李欣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她自己的话说,艰苦的环境磨不掉她对生活的信心。

李欣颖家住武清区石各庄镇石南村,她的爷爷和奶奶身体都不好,奶奶患有支气管扩张,经常咯血,需要药物来维持;年迈的爷爷因为记忆力衰退,走失好几次,好在都及时找回。

年,她的父亲被诊断患有脑梗死,大小便不能自理,今年6月,父亲又一次因为生病住院,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到母亲一人身上。懂事的李欣颖在学习之余,不仅经常陪着爷爷奶奶聊天解闷,还会给父亲喂饭,或者扶着父亲在院子里康复锻炼,给父亲按摩手脚。母亲因为打零工比较忙,每天晚上放学后,李欣颖还会帮着家里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在班级里一直担任课代表,而且先后在年和年获得学校“拾金不昧好少年”荣誉称号。

13

王佳蓓

红桥区

向上滑动阅览

我替爸爸做家的顶梁柱

自从两年前父亲因脑出血去世,王佳蓓便用稚嫩的肩膀和母亲共同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承担起了照顾年幼的妹妹的任务。用她自己的话说,将来要考上好大学,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辅导10岁的妹妹学习是她的日常,她一边给妹妹做试题演示,一边还不忘观察厨房蒸锅里的饭是否已经蒸好。王佳蓓说,两年中,这已经成为她的生活常态,因为妈妈要出去打工,陪伴妹妹就是她学习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放学后,她都要抓紧赶回家,一边帮助母亲分担家务,一边帮忙照顾妹妹。虽然生活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王佳蓓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工作后不再让母亲因生活的压力而四处奔波。

14

李浩嘉

河东区

向上滑动阅览

努力学习报答姑姑的养育之恩

母亲改嫁,父亲因为车祸去世,命运多舛的李浩嘉一直跟着姑姑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年出生的李浩嘉现就读于天津市54中学高中二年级,因表现优秀,高一时还获得了市级三好生的称号。她有一个梦想,就是以后考上好大学,来报答姑姑的养育之恩。

李浩嘉的姑姑说,浩嘉的父母在她1岁的时候就离了婚,母亲改嫁后从此失去了联系。失去了母爱,全家人都心疼这个孩子,姑姑与爷爷奶奶给了她更多的关爱。可灾难并没有停止,年,李浩嘉的父亲因为车祸也撒手而去。看到侄女失去了双亲,姑姑担心李浩嘉会从此消沉,便将浩嘉接到自己家一起生活。

为了支撑全家,姑姑每天都会忙到很晚才能回来,懂事的李浩嘉就主动承担起家务,替姑姑做饭、洗衣服、收拾房屋,看到姑姑回家后太累,还会主动给姑姑揉肩捶背。同时,她还担负起了照顾年迈奶奶的任务。

最让姑姑感动的是,去年她过生日,李浩嘉亲手做了一张贺卡,上面写满对姑姑的祝福。今年母亲节,李浩嘉也给她送上了自己制作的礼物。姑姑说,侄女从小就很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她要将李浩嘉培养成材,让她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15

姜馨雅

河东区

向上滑动阅览

好运虽不眷顾但仍笑对生活

人们常说16岁是花一样的季节,然而姜馨雅却在这如花一般的年华中承受着生活中的风浪。她从小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肢体二级残疾,一直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即便如此,她仍然笑对生活,不仅努力学习,还经常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帮助家里。姜馨雅的奶奶说,为了给馨雅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几年前,馨雅的父母突然离婚了,从此馨雅的父亲一人负担起了全家的花费。父亲每天都要出去干活,好强的馨雅不愿看到奶奶一个人操劳,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馨雅的爷爷在8年前患上了脑梗,一直瘫痪在床,看到爷爷躺在床上不能动,馨雅就经常坐到爷爷床前说说话,有时还会帮助奶奶打扫家里的卫生,或者照看妹妹。由于患有脑瘫,这些寻常的家务对馨雅来说却是难题,但是她从不让家人帮忙,始终坚持独立完成。在学校,馨雅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照顾,可性格倔强的她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虽然自己患有脑瘫,但是只要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她都要努力争取完成。坚强而倔强的她,就这样挺立在生活的风雨中,风大雨急,却越发挺直。

16

张佳霖

静海区

向上滑动阅览

用爱和责任撑起一个家

张佳霖出生在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个农村家庭。母亲身体不好,自他出生前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度日。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张佳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家庭支柱轰然倒塌,母亲更是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张佳霖的爷爷已经80岁了,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要服用多种药物。每天早上,佳霖都会帮爷爷把药分好,放在显眼的位置,以防爷爷忘记吃药,延误病情。爷爷年事已高,但为了家里的生活还是要出去打工贴补家用,这让张佳霖内心充满愧疚与焦急,“我想赶紧长大,让爷爷和母亲过上好日子。”爷爷的坚强也激励着张佳霖,佳霖没有因为家庭的重大变故而一蹶不振,反而用他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任。回到家,他帮助爷爷按摩,帮母亲洗碗、做饭、洗衣、下地劳动,竭尽所能来担起生活的担子。在家里,他是小小的顶梁柱;在学校里,他也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一名班长,他以身作则,尊师守纪,信守承诺,在同学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自强自立、坚韧不拔,愿这可贵的精神伴随着他,在家庭和校园生活的每一刻。

17

于艺菲

宁河区

向上滑动阅览

挑起重担快乐前行

于艺菲是宁河区七里海镇任凤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自低保家庭。一年前,因为一次意外,父母双亡,让这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之后的日子里,她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身体也很不好,但是于艺菲并没有自怨自艾,她知道,自己应该长大了,必须学会坚强。从那时起,她学会自己叠被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去上学……生活不仅给了她磨难,更教会了她很多。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为奶奶打来一盆热水,让奶奶泡泡脚,为奶奶按摩,缓解奶奶的疲劳。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她慢慢学会了照顾奶奶,照顾整个家。

家庭的变故反而让于艺菲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刻苦,优异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学校里,她还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快乐就是有能力帮助别人。我希望将来长大自己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于艺菲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倒,却勇敢地挑起担子快乐前行。

18

刘洪彬

滨海新区

向上滑动阅览

用爱回报用心感恩

刘洪彬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母亲下肢残疾,无劳动能力。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靠低保收入和母亲编织手工活来维持基本生活。洪彬自幼下肢残疾,身体行动不便,无法去学校就读,学校老师一直送学到家。刘洪彬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生活困难,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不找妈妈要,还告诉妈妈,以后自己长大了赚了钱,让妈妈过上好生活。似乎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在支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支撑着那羸弱的身躯,支撑着他以难以想象的顽强意志,在学海行船,在书山攀登。当同龄人自如地捧书阅读、奋笔疾书时,当同龄人在课间尽情玩耍、奔跑跳跃时,当同龄人背着书包、挤上公交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幸福,但是在刘洪彬身上,这一切都是他所奢求的。他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埋在心中,刻苦学习,从不让妈妈因为学习有一点操心。看到妈妈平时编制手工活很辛苦,他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尽最大努力照顾妈妈,减轻妈妈的负担。他一直是妈妈的开心果,由于行动不便,母子俩很少出门,他会经常讲一些从网上看到的笑话给妈妈,家里因为他而充满欢声笑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洪彬和妈妈看到捐款的消息后,在家庭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主动为疫情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家庭中,他始终牢记孝老敬亲,在父老乡亲眼中,他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19

高莹

东丽区

向上滑动阅览

自强不息活出生活的底气

高莹的父亲在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崩坏了一只眼睛,落下残疾。可是家庭负担太重,父亲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母亲也在为生计奔波。高莹就是家务劳动的骨干力量,而且每半个月,她还医院看病。

在为家庭付出的同时,高莹也能很好地兼顾着学习,她的理想是考一所好大学,未来有一份好工作,让父母享享福。从小学到高中,高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曾连续两年荣获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荣获区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她还曾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并荣获东丽区“最美青少年”的称号。

今年疫情期间,高莹停课在家上网课,而就在此时,她的姐姐生了一场大病。高莹一边照顾姐姐一边上网课,还要医院看病。有时会因为陪姐姐看病会与网课时间有冲突,她就利用坐车时间学习。回到家后,高莹还要做饭、收拾家务,等到晚上家里人回来,才能通过视频回放补回当天的学业。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持续了三个月,虽然忙碌而辛苦,但高莹却很开心,她说自己终于能为家里做贡献了。

忙碌而依然快乐着,这就是乐观的高莹。她感谢给予自己信任和锻炼机会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们。她还要继续努力,为她的家庭、她的班级、她的学校及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0

朱笑熠

河西区

向上滑动阅览

照顾家人是我的责任

为了照顾太姥姥,他学会做软糯可口的饭菜;为了减轻妈妈负担,他学会组装家具、清洗油烟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应该担当起这份责任。”朱笑熠笑着说。

朱笑熠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中生。见到朱笑熠时,他正在家和母亲、太姥姥一起包云吞,只见他动作利索,熟练度丝毫不亚于母亲。“除了云吞外,煮面条、蒸蛋羹、煮粥等等都不成问题。”朱笑熠说。为了照顾太姥姥,他从初中起就学会了做饭,而且“菜谱”也都是软糯类的,“太姥姥今年已经97岁了,牙不好,很多东西都吃不了。”

朱笑熠4岁时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以及太姥姥一起生活,姥姥、姥爷同住一个小区,平时也需要他们母子二人常去探望。今年暑假时,姥姥突发脑出血,他和母亲轮流陪护在病床前,“我负责白班,妈妈负责夜班。”为了让母亲不要太辛苦,医院换班,在医院里负责看输液瓶,给姥姥打饭、喂水、量体温、处理大小便等等,姥姥休息的时候他就在病房里预习高中的课程。晚上回到家后,他还要照顾好太姥姥,陪太姥姥聊天。

作为家里的男子汉,除了学做美食外,他还无师自通地按照说明书组装了多功能柜子、不锈钢书架和电脑椅,自己拆装电脑更换配件,清洗家里的直饮机,更换油烟机排烟管,清理鱼缸过滤器,搬抬重物……这些大大小小的家务活都落在朱笑熠肩上。“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照顾好家人就是我的责任。”朱笑熠说。

投票规则

投票时间:自年12月11日起至12月15日23:59

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ws/49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