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神经炎 > 视神经损伤 > 磁共振眼眶规范扫描及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视神经炎 > 视神经损伤 > 磁共振眼眶规范扫描及技术应用
本文个字,35幅图片,一篇参考文献,4篇相关文章,建议阅读时间23分钟。
眼眶MRI检查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本期内容详细介绍磁共振眼眶扫描。
磁共振扫描或者磁共振成像目前基本上可以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各种系统。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是最近几年磁共振教育推广的重要部分,只有熟悉了磁共振的基本操作、基本参数、基本序列才能做到规范化的扫描。前面已经陆续介绍了磁共振规范化扫描的各种部位,比如:腹部、男性盆腔(前列腺)、女性盆腔、直肠、垂体、海马、脑脊液成像、鼻咽部、颈部、膝关节等。前文链接: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一)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二)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一)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二)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MRImaging(一)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MRImaging(二)如何漂亮的扫描海马Hippocampus脑脊液电影、流速测量扫描方法磁共振鼻咽、颈部规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一)磁共振鼻咽、颈部规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一)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二)磁共振直肠扫描(一)磁共振直肠扫描(二)在这么多部位中,磁共振在神经系统、颅脑有非常大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多方位成像、多参数对比、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本期我们介绍磁共振眼眶规范化扫描及技术应用。一.眼眶及眼球的解剖结构还是老规矩,在讲解磁共振扫描和技术之前,先要熟悉扫描部位的解剖结构。当然,眼眶(Orbit)的解剖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知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图1:眼眶的解剖(图片来自解剖书)眼眶中我们要观察的主要结构是眼球,它是一个直径约为2.5cm的球状体。眼球壁由三层膜组成。
如图1所示,最外层是一层透明膜,被称为角膜。中间层被称为葡萄膜,由睫状体、虹膜及脉络膜构成,这一层血管丰富。最里层则是视网膜,其作用是感知光线。视网膜里有动脉和静脉,检查眼底血管就是检查这个位置的血管。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在眼底汇合成为视神经。
图2:房水的分泌及平衡(图片来自解剖书)眼球中虹膜后方的是晶状体,这是眼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晶状体前方是前房结构,里面充满了房水。房水主要是由睫状体分泌产生,流回角膜与虹膜之间的眼静脉,从而完成循环。当眼房水无法吸收时,则会导致眼球内压力增大,压迫视网膜引起青光眼。
晶状体依靠悬韧带固定,晶状体的厚度根据睫状体的变化发生改变。注:懋式百科全书原创文章并未在搜狐、网易、新浪、趣头条、个人图书馆、百家号、东方头条发表,也未授权他们转载,如果读者发现很大可能性是机器自动抓取或者人工搬运,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平台有同样的文章,就是未经授权的非法盗取,如果发现请举报。
晶状体的后方是占眼球体积最大的玻璃体,呈胶状。
视神经是眼眶检查的重要部分,很多眼眶疾病是发生在视神经的,比如: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转移瘤、视神经炎性假瘤、视神经炎、视神经损失等。
图3:视神经结构(图片来自网络)如图3所示,注意视神经内有动脉和静脉。视神经是颅内的第Ⅱ对神经。
眼球的运动依赖于动眼神经及6组肌肉。
图4:6组眼肌控制眼球的运动(图片来自网络)图4所示为有眼示意图,6组眼肌分别是:上直肌(superiorrectus)、内直肌(medialrectus)、外直肌(lateralrectus)、下直肌(inferiorrectus)、上斜肌(superioroblique)、下斜肌(inferioroblique)。观察眼睛的这些直肌一般是通过进行冠状位的脂肪抑制扫描实现的。
图5:冠状位扫描观察眼眶的直肌及视神经(图片来自网络)[1]图5所示ON为视神经(opticnerve,ON),LR对应外直肌、MR对应内直肌、SR对应上直肌、IR对应下直肌、SO对应上斜肌。
二.扫描前准备解剖写完了,下面就开始讲究眼眶的扫描。和其他部位扫描前一样,眼眶的MRI扫描也基本上类似。这里需要注意,由于我们是进行眼眶扫描,观察眼球等结构。所以扫描的时候,嘱咐患者声音响的时候(系统扫描成像的时候),眼球不要动,保持闭眼状态就好。下颌可以微微内收,这样患者容易保持不动的状态。
眼眶扫描一般采用厂家设备上自带的头颅线圈就完全足够了。当然,医院或者科研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采用表面线圈成像的。
三.常用扫描序列及定位对于眼眶的MRI扫描,医院差距不大。常用的扫描序列主要有T2WI、T1WI、T2WIFS、DWI、增强扫描等。
一般来说眼眶扫描以横轴位为主,结合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矢状位采用斜矢状位,可以分别扫描两只眼睛,也可以一次完成定位。
常用的扫描序列有:
横轴位:T1WI(可增加脂肪抑制)、T2WI、T2WI脂肪抑制、T2FLAIR(选做)、DWI、增强扫描T1WI+C脂肪抑制;
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T1WI+C脂肪抑制;
斜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T1WI+C脂肪抑制。
而眼眶的定位则相对比较简单,首先扫描一个三方位定位像,注意在矢状位方面,矢状位的定位图像可以偏中心,放在眼球位置,这样矢状位图像会有一个清晰的眼球图像。
图6:横轴位定位划线横轴位定位:在矢状定位图上扫描基线平行于视神经走行方向,上下包括全部眼眶与视交叉;冠状定位图上扫描基线平行于双侧岩部并使扫描线与大脑镰垂直。横断定位图使FOV居中对称。图7:冠状位定位划线冠状面定位:横断定位图上扫描定位线与大脑镰垂直,前后包括全部眼眶与视神经;冠状定位图使扫描野包括眼眶全部扫描区并使扫描野图框纵轴与大脑纵裂平行。在矢状定位图上扫描基线与视神经走行垂直,基线中心穿过眼眶中心,前后包括全部眼眶与视神经。图8:斜矢状位位定位划线斜矢状面(一侧眼球):在横断定位图上扫描基线中心穿过眼眶中心,与视神经走行平行,左右包括全部眼眶。冠状定位图使正中矢状线与大脑镰平行。矢状定位图包括眼眶全部扫描区并使扫描野图框纵轴与脑部纵轴平行。为避免双眼斜矢状面同时扫描产生交叉激励伪影,建议左右眼分别扫描。
下面来解析这些序列,横轴位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观察方位,所以扫描的序列要求全。T2WI、T2WI脂肪抑制、T1WI(必要适合结合脂肪抑制)、DWI都要扫描。由于眼球内含有液体,医院采用T2FLAIR进行扫描的,甚至是T2FLAIR结合脂肪抑制来连扫。当然目前扫描这个序列不多了。
前文链接:磁共振序列的故事(十)——T2FLAIR序列
图9:T2FLAIR结合FS进行的横轴位扫描T2WI和T2WI脂肪抑制是非常重要的序列,此时推荐使用mDIXONTSE来进行。理由是因为第一脂肪抑制均匀,第二一次扫描出两组,扫描效率高。
一般来讲,横轴位的序列均采用2D扫描,层厚推荐使用2.5mm,做小孩(儿童)则采用2mm。有老师说2mm的2D扫描,信噪比会不会太低。对于3.0T是足够的,1.5T则可能建议2.5mm或3.0mm。
图10~12:mDIXON做的T2及T2脂肪抑制图12可以发现采用的是2mm层厚,间距0.2mm,扫描20层,覆盖范围有44mm。图12是一个儿童的病例,该病例是典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
T1WI扫描相对比较简单,采用常规的序列即可。医院由于增强扫描采用的是脂肪抑制,平扫也要求做脂肪抑制,此时也推荐使用mDIXONTSE。
图13:T1WI眼眶横轴位扫描要同时做脂肪抑制,则直接使用mDIXON即可,这里需要注意,打药前可能T1WImDIXON图像信噪比稍微低一点。打药后图像立马效果就出来了。
图14:眼眶mDIXONTSET1WI(平扫)图15:眼眶mDIXONTSET1WI(增强)冠状位扫描主要是为了观察视神经和眼直肌,可以采用T1WI和T2WI脂肪抑制来扫描。需要注意有时候采用T2WI不压脂,借助脂肪的衬托,反而能够更佳的显示眼直肌。扫描层厚推荐采用2mm或3mm,一般24层可以完成覆盖。冠状位还可以观察视神经,如果要显示视交叉段,则扫描层数应该增加,或者就往后面挪去定位。
图16:冠状位眼眶mDIXONTSET1WI扫描图17:冠状位T2脂肪抑制图18:冠状位mDIXONTSET2WI图19:眼眶冠状位T2WI不压脂矢状位平扫一般是采用T2WI脂肪抑制。
图20:眼眶矢状位T2WI扫描四.增强扫描及特殊序列扫描眼眶增加扫描一般打药后常规进行就可以,医院做科研或者为了诊断采用动态增强扫描的。如果有明显病变,采用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得到时间-信号曲线。
增强扫描都会采用脂肪抑制,为了得到良好的脂肪抑制,可以直接采用mDIXONTSE。如果没有这个序列,则可以使用T1WISPIR进行脂肪抑制。
前文连接:飞利浦mDIXON家族序列特点及临床应用
采用三个方位的增强扫描即可,位置信息和平扫保持一致,扫描层厚、间距、层数等几何信息也和平扫保持一致。
图21:冠状位眼眶增强扫描图22、23:横轴位增强扫描,采用mDIXONTSE完成DWI扫描是另一个特殊的序列,由于眼眶这个位置磁场均匀度并不是特别好,组织结构也很复杂,所以常规的DWIEPI序列变形很大。推荐使用DWITSE序列来进行。
前文链接:DWI-TSE无形变扩散成像
图24:常规的DWI-EPI,左边是b=0,右边b=图25:DWITSE,上排b=0,下排b=,可以发现形变很小眼眶扫描很少采用3D扫描,但是如果需要重建视神经或者要显示视神经的不同段,则可以采用3D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重建。
图26:3D横轴位T2脂肪抑制扫描上图所示为儿童的Rb病例,采用3D的T2WIFS进行扫描。完成扫描后可以进行重建。
图27:3D扫描完后进行矢状位重建图28:另一个病例,矢状位重建显示视神经走行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DTI进行视神经追踪,当然这个扫描难度有点大。
采用DTI进行扫描,要注意尽量控制形变,否则无法准确的追踪视神经。
图29:采用DTI扫描进行视神经追踪对于Rb的患者,由于病灶可能还存在钙化,采用SWI进行扫描也是可以尝试的。笔者就做了几例Rb的病例。
前文链接:磁共振序列的故事(十一)——SWI
图30:SWI进行眼眶扫描(左边是幅度图,右边是相位图)医院采用mDIXONQuant脂肪定量序列来进行眼眶扫描,测量眼眶脂肪细胞的分数来辅助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
五.眼眶MRI的临床应用眼眶MRI扫描对诊断很多眼部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包括前面提到的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b)、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等。
这里简单讲几个,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成人中罕见。
所以,医院,Rb病例非常多,进行眼眶MR扫描也比较频繁。Rb容易发生颅内转移和远处转移,所以一旦发现要早起治疗。有些家长为了保小孩的眼睛(视力)并没有采用手术治疗,而是采用了一些介入治疗,所以定期进行MR随访有助于疗效评估。
图31~34:典型的Rb的MR表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也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表现是眼球突出、眼直肌增粗。
图35:TAO的MRI表现如图35所示,右侧眼球明显突出,内直肌、下直肌明显增粗。结合病史,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TAO。
参考文献:ClarkRA,DemerJL.Enhancedverticalrectuscontractility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superiorobliquepalsy[J].ArchOpthhamlo,;(7):-.六.总结本期内容简短介绍了眼眶MRI的扫描技术及注意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又一次来到美丽的拉萨了,记得第一次去拉萨是年,当时也是直接飞机飞拉萨贡嘎机场。由于是自己旅游,抓紧时间,三天每天都走了2万多步。也没有带氧气,也没有吃红景天(听说没用),第三天晚上要离开了,终于有点高反了,于是在酒店一楼下去吸氧了。这次完全就适应了,轻装上阵,什么也没有带。自驾过国道的,应该都能够适应。当然,第一次飞拉萨的朋友,还是建议找一个晚上供氧的酒店。拉萨大部分酒店晚上不供氧,但是酒店一楼都有卖氧气的或者吸氧医务室。如果感觉不适,千万不要硬抗,赶快吸氧。.4.28于拉萨ViktorLee李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ss/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