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691.html糖尿病因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特点,为大众广泛认识。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的相关症状日趋隐匿,并发症多发,对于糖尿病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要。
糖尿病的特点
01
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
糖尿病起病日趋隐匿,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患者常无口渴、多食,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有的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偶然发现。
02
糖尿病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许多患者糖尿病多年却毫不知晓,甚至出现并发症后才确诊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并发症可出现于糖尿病确诊之前。
03
低血糖易感性高,危险严重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反应减弱,无症状性低血糖较多见。不易被及时发现,从而直接导致低血糖昏迷。另外低血糖可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脑缺血,诱发急性心梗和脑血栓形成。
04
高渗性昏迷和乳酸中毒高发
糖尿病患者在某些应激状态下,血糖迅速升高,渗透性利尿失水较多,如进水不足,可发生脑组织严重脱水而导致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循环较差,组织缺血缺氧,乳酸生成增多,肝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并发症具有发病早、种类多、病情重的特点。
01
对肾脏的危害
血糖升高可诱发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02
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因此被称为糖尿病足。
03
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由于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从而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直线上升。
04
糖尿病感染的危害
常见有皮肤感染反复发生,有时可酿成败血症;霉菌引起的外阴瘙痒、甲癣、足癣、泌尿道感染较为常见。另外,容易染上肺结核,一旦得病,蔓延广泛,易成空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五倍。
05
对眼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小动脉硬化、高血压可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认识误区
01
糖尿病可以根治
02
胰岛素使用会成瘾
03
根据他人的经验用药
04
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05
饮食控制就是全素,只吃粗粮
06
血糖降下来就能停药了
07
少吃多餐不利于血糖控制
08
控制好血糖不一定会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合理饮食,才能更好控制血糖,尽可能地延缓和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0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的营养素,在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的饮食结构里,粮食作物主要含有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壹
血糖生成指数(GI)
1
GI是衡量食物摄入后引起血糖反应的一项有生理意义的指标。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而升高血糖;低GI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
2
为控制血糖的需要,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GI值低的食物。常见低GI食物有粗粮、杂粮、全麦,深色蔬菜等。
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
贰
血糖负荷(GL)
血糖负荷(GL)反映摄入食物后血中葡萄糖的水平和所需要的胰岛素量。GL涉及每种食物的GI和每餐所食用的碳水化合物量。GI确定一种特定碳水化合物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GL确定根据一餐中碳水化合物的克数,得出某一种碳水化合物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有多大程度。
常见食物的血糖负荷(GL)
02
蛋白质
过高的蛋白质摄入可引起肾小球滤过压增高,易发生糖尿病肾病,低蛋白饮食可明显减缓糖尿病和肾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0g/kg,约占总能量的15%,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40%-50%。。03
脂肪
糖尿病患者对脂肪的日需要量为0.6-1.0g/kg,占总能量较适合的比例为20%-30%。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鱼油除外),应严格限制摄入;植物性脂肪(主要指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占脂肪总摄入量的40%以上。
尽量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使用氢化植物油制作的各类食物中,例如各式饼干、蛋糕、面包圈、糕点等。
对于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低能量、低脂肪膳食。无论是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均应严格加以限制。
04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非溶性两种。前者有豆胶、果胶、树胶和藻胶等,在豆类、水果、海带等食品中较多,使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降低,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后一种(非溶性)膳食纤维有纤维素,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部,可降低餐后血糖、血脂,增加饱腹感并软化粪便。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以30g左右为宜。
05
微量营养素
抗氧化的维生素
●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每天可以补充15-25mg。
●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有协同作用。每天可补充维生素E-mg。
●维生素C可与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有协同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的一般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mg,糖尿病患者可补充-mg。
其他维生素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B族维生素还是糖代谢的不同环节中辅酶的主要成分,故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微量元素
●锌参与胰岛素的合成与降解,缺锌时胰岛素合成减少。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锌,成人每日锌的推荐摄入量为15mg,贝壳类及肉类食物,淮山药、太子参含锌量较高。
●三价铬的复合物在人体中称“葡萄糖耐量因子”,有利于提高糖耐量。糖尿病患者每日可补充铬μg,含铬丰富的食物有海带、莲子、绿豆等。
●钙和磷缺乏时糖尿病患者更易引起骨质疏松,镁对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脂有一定作用,应注意补充,且镁作为人体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激活剂有利于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要点之一。病情稳定期可以1周之内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各1次,每隔2-3周测1次全天7个点(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病情波动期则需根据实际病情每天测量4-7次或每周2-3天全天血糖,直到病情稳定为止。
空腹血糖
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它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餐前血糖
各主餐前的血糖值,餐前血糖的测量有助于观察疗效,指导用药,有利于检测出低血糖。
餐后血糖
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餐后血糖的测量有利于检出高血糖,餐后血糖正常值应该<7.8毫摩尔/升。
睡前血糖
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血糖测量注意事项
01
要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特别是当血糖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不符时。医院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
02
测量血糖前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后再进行采血。
03
选择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如无名指指腹两侧取血最好。避免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针扎部位,避免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得血糖的测试结果偏低。
04
要控制好血糖仪开机和采血的时间,待血糖仪出现滴血标记后将血滴在或吸入试纸条上,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做好血糖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测,纠正误区,降低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往期回顾
●5分钟了解体检主要项目指标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应对策略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和防治
●科学干预脂肪肝预警五大因素
●如何从体检报告中看出“预防>治疗”
●高血压从健康管理做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ss/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