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朋友圈
刷到这样一张图
↓↓↓
过年了,孙子孙女们都回来了……却都在玩手机
这是一名3岁孩子妈妈的口述:
“一岁开始就给他玩iPad了,一给他就安静,不吵不闹,玩小游戏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只能给看一眼吃一口饭”。结果到了3岁总是揉眼睛,去医院一检查居然是干眼症。我孩子还这么小,怎么会得了干眼症呢?”
妈妈!我要玩平板!不给玩我就不吃饭!好孩子,你要乖乖吃饭哦~妈妈这就给你~
。。。。。。
电子时代,眼睛每一天都在超负荷工作!
这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断进入人们生活,iPad和手机成为家长们哄孩子的第一“神器”,百试百灵。孩子哭闹不停就将iPad塞给他;孩子不吃饭就拿手机哄他;在家忙于家务或加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iPad给孩子安安静静地玩;这不知不觉中给儿童视力安置了一位隐形“杀手”。
家长
什么是远视储备,为什么孩子都需要有远视储备?
*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远视眼,正常在3岁以前的孩子都应具有度的远视储备,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球较小,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眼睛所看到的景物是聚焦到视网膜的后方,有些类似远视眼的情况,不过孩子的这种“远视”是生理性的,随着孩子不断的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会逐渐成为正视眼。
不同年龄应该具有多少远视储备?
家长
*
3岁以前应具有度的远视储备;
4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5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6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7岁应具有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8岁应具有0—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9岁成为正视眼;
家长
孩子远视储备不在以上范围内,那就有近视隐患?
*
有些儿童远视储备下降,达不到正常年龄该有的远视储备,这时就是眼睛给我们发来的一个信号,它正在往近视方向发展。现在家长已经知道控制远视储备消耗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保护好这一点珍贵的远视储备不会被过度消耗呢?
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在选择弱视治疗时需要“慎重”,像穿针、串珠、红闪、光栅、弱视治疗仪、软件等这些近距离用眼或光学刺激的方法,针对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是不能套用的,因为这种近距离的治疗方法会促使远视储备消耗加速,反而适得其反,弱视没治好,孩子却形成了近视。
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控近视?
家长
*
首先,户外运动是避免远视储备过度消耗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产生。
其次,需要均衡全面地摄入各种营养。
另外,室内光源也非常重要,还要选对合适的光源和位置。
摆放时需要注意:书桌台灯最好放置在孩子身体的左前侧,这样灯光从左前部照过来,孩子在画画、书写时就不会有阴影。
小康提醒
iPad、手机等大多电子数码产品屏幕使用的是LED背光源,使得屏幕亮度更高,长时间近距离视物的不良刺激,可引起儿童眼轴的增长,诱发近视产生。
此外,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iPad还有可能引发干眼症。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起着滋润眼球的作用。正常人每分钟眨眼20-25次,如果长期对着电子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下降到5次每分钟,导致泪液过度蒸发和泪膜分布不均匀,容易引发干眼症。
那如何来防控这一切的发生呢?我来告诉你!
1定期检查,建立视力档案
孩子长期用眼不当、家长缺乏对近视预防的重视等等,都导致了眼部问题的产生,王大夫表示,很多家长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家长们也只有等到孩子说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时才发现近视了。难以早期发现视力问题,防患于未然。
小康
家长们应该在孩子4岁或5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时开始,定期给孩子进行验光和眼部检查。把验光度数、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等数值记录下来,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
屈光发育档案是对儿童建立动态的屈光发育过程监测跟踪系统,这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眼屈光异常,如远视、近视、散光和弱视等;还能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减缓或者避免近视的发生。
2保存远视储备,不要“寅吃卯粮”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发展为近视眼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视力较弱,其眼轴较短,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3至4岁的孩子都有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视力逐渐趋于正常,小孩长到7-8岁的时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这一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小康
一般4至5岁的孩子的生理屈光度为+2.0至+2.5,也就是说都会有至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这多度的远视可以作为“储备粮食”供“损耗”,“保护”他们不患上近视。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近视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这意味着,远视储备的下降,是近视出现的一个早期信号。
点击下图查看书籍目录
作者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点击,大胆下单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qx/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