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不明觉厉低视力患者评估及常见眼病所致


根据年统计结果,我国目前有视力残疾人万,其中低视力万,盲人万。根据年WHO制定的标准,低视力是指患者即使经过标准的屈光矫正及药物、手术治疗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3而≥0.05者,但是其能够或有潜力能够利用其残余视力进行学习、工作等。而曼谷及马德里则将低视力的标准调整为: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0.3~光感或视野半径10°,但仍能够或有可能应用其残余视力去安排或去做某项工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低视力工作者利用二十年的时间发现,低视力康复的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广。

更重要的是:低视力并不是盲!

类别级別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

-----------------------------------------------------------

盲一级盲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

二级盲0.05~0.02,或视野半径10°

低视力一级低视力0.1~0.05

二级低视力0.3~0.1

对于所有的治疗、手术和药物都用了,但是仍然无法恢复或者说无法提高视力的患者,我们应该为其做低视力康复。一般通过对患者残余视功能的检查、评估,助视器的使用及后续的视觉康复训练使患者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其残余视力,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低视力康复并不是治疗患者的原发病,而是在患者已经完成所有的治疗但视力仍然很差的情况下,来帮助其更有效的利用其残余视力进行工作或学习等。

传统观念中低视力康复就是给患者一只放大镜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低视力康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接下来将详细介绍一下一个病人从走入低视力康复中心到走出去的全过程。

一、医生需要耐心而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这是康复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不同眼病造成的低视力其临床表现及给患者造成的困扰是不同的,比如黄斑变性的患者会出现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青光眼会出现视野进行性缩小、而视网膜色素变性除视野进行性缩小外还会有程度不等的夜盲等,所以在后续进行视功能评估及选择助视器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另外患者的心理接受度及配合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先天性眼病的患者,因为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低视力的事实,所以通常会非常配合医生进行视功能评估及助视器验配,整个过程也会比较顺畅,而对于那些后天出现的,尤其是短时间内视力变化较大的患者,比如急性视神经炎因错过治疗时间而出现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等,他们常常因为无法接受现实而出现焦急、暴躁、排斥等情绪,此时的视力评估及助视器验配工作就会由于患者的不配合而很难进行下去,所以检查前期耐心而有效的沟通及对患者病情等的各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青光眼患者眼中的世界

黄斑变性患者眼中的世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中的世界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眼中的世界

二、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残余视功能进行检查及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助视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力检查,通过标准的屈光矫正分别找到患者双眼的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如果患者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矫正。在视力表的选择上,一般建议使用标准化LogMAR视力表,因其解决了其他视力表每行视标数不等,视标拥挤噪声程度不一致的缺陷,而MAR作为视力测量的绝对值,在任何视标大小增率的视力表中均可使用,所以其在不同检测距离视力表中及远近视力表之间可进行视力的直接比较,故适用于临床、科研等多方面。

2、视野受损情况检查,视野受损情况是评定患者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其重要程度仅次于视力检查,如一个患者其中心视力为0.8~1.0而其视野仅剩余<20°,那么他的视觉质量及出行等将受到严重的限制。因低视力患者的远近视力通常较差,一般已比较难使用常规的视野计进行检查,所以多采用弧形视野计、视野棒或面对面视野检查等简易方法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视野的大致缺损情况,从而对后续的助视器选择进行指导。比如某患者因为外伤而出现一侧偏盲,使其视物很受困扰,那么在完成屈光矫正的情况下使用棱镜将其健侧视野向患侧进行一定的移位,患者几天后反馈视物感觉之前明显变好。

3、比敏感度检查,对比敏感度是正常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就意味着他在黑-白搭配等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可以看清物体,而在同一色系深浅搭配等等对比度减低的情况下,视力就会随之降低,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色彩使用都是对比度相对较低的,所以此类患者的生活困扰非常大,比如某患者在使用视力表检查时视力尚可,但其却常常向医生抱怨视力差,甚至无法看清对面人的五官,此时在已进行视力矫正后,应该首先考虑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是否存在问题?而我们进行这项检查的意义就在于,既可以对接下来的助视器验配进行指导,也可以指导患者家属将家里物品尽量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以防止患者摔倒等。比如某低视力患者对比敏感度较差,那么吃饭时在使用白色餐桌的情况下,可以选用红色、黑色等餐具,此时患者可以轻松的看到餐具的位置,而且因为米饭为白色,所以也能轻易将米饭与餐具进行区分。

4、色觉检查,其意义在于了解到患者对于哪种颜色敏感及哪种颜色已经缺失,既可以指导后续的助视器的验配,同时也可以指导家属在家里尽量使用患者的敏感颜色,而避免使用其已经缺失的颜色,比如某患者经检查为红绿色盲而其对黄蓝色可以辨认,那么尽量建议其家属在其活动范围内多使用患者可以辨认的黄蓝色等。

完成以上残余视功能的检查及评估后,会根据患者各方面的情况为其选择适合的助视器,并指导其进行使用,从而让患者再可能的情况下更有效的利用其残余视力进行学习、工作等。

三、常见眼病所致低视力的一般处理

1.高度近视所致低视力患者是指超过6.0D,且由于眼球前后轴变长,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变薄,出现各种眼部病理改变的近视。

高度近视所致低视力患者的助视器使用:

很多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即使镜片充分矫正也常常难以提高视力。而且由于凹透镜使视网膜成像显著缩小,所以此类患者常不愿戴眼镜。那么他们望远处时如果使用双筒远用光学助视器,常有明显的远视力提高。此时可以选择合适倍率的普通双筒或戴卡式望远镜,即把望远镜卡在近视眼镜上。

高度近视患者在看近及阅读时,可以选择不戴眼镜,但根据放大倍率与焦距的对应关系,此时的阅读距离要相应调近,比如-20D时,其远点为5cm,-15D时大约为7cm,而此时由于距离太近,患者易于出现疲劳,造成工作不便。所以建议配合使用手持式放大镜、近用望远镜、立式放大镜等等。

另外,此类高度近视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照明,如果阅读距离较近时,头部不要遮挡住光线,并建议在白天时,尽量使用自然光。

2.黄斑部病变所致低视力患者

黄斑病变所致低视力患者常伴有远近视力明显下降、红绿色辨别障碍、视物变形、眩光、有中心暗点等,此类患者在使用眼镜式助视器帮助阅读时,一般建议倍数不宜过高,以+12.00D(3×)左右为佳,但中心暗点较大时常会影响眼镜式助视器的使用,此时可以试用近用望远镜,但其缺点为视野小,所以应用范围并不广。

对于视力损害严重中心暗点较大的患者,建议使用闭路电视助视器(CCTV),其具有放大倍数大,视野大,工作距离远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3.青光眼所致低视力患者

青光眼以眼压升高、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其已成为不可逆性盲的首要原因。

青光眼所致低视力患者在进行助视器选择时应注意调整光源、增强对比、在强照明的情况下,应避免眩光的产生。如果患者视野尚未明显缩小,可以尝试使用眼镜式助视器,如果视野缩小明显,则可以考虑应用中等放大倍率(+10~+20D)的手持或立式光学助视器,或使用闭路电视助视器。另外外出时可以配合使用滤光镜或太阳镜。而在阅读比较旧的印刷品时,可在其上放置一黄色薄片,增强对比度。

4.先天性白内障所致低视力患者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已经存在或出生后不久逐渐形成的白内障

由于此类低视力患者大部分为儿童,所以在选用助视器时应首先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视力损害时间长短,(2)患者病情是否稳定,(3)视野受损情况,(4)中心视力情况。

另外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所致低视力患儿多缺乏视觉经验,他们中大部分根本不知“清晰”为何物,所以在助视器使用及后续的视觉训练上需要更加耐心及付出更多的时间。在选择助视器时,看远多使用普通双筒或卡式望远镜,而看近则多使用各种眼镜式助视器或在远用矫正镜的基础上再加阅读镜,或用双焦点眼镜。

5.有畏光或眩光患者的滤光镜颜色使用指导

白内障早期

琥珀片、黄片

白内障/准分子激光术后保护

灰片/琥珀片

老年黄斑变性预防或减缓病情

琥珀片/黄片

视网膜色素变性预防或减缓病情

琥珀片/红片

其他眼病所致低视力

黄片/红片

先天性虹膜缺失、角膜病

蓝水银片/灰片

低视力康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医疗、教育、心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爱低视力患者,从你我做起!

备注:凡广东省户籍且有残疾证的低视力患者,中山眼科中心低视力康复室可按广东省残联标准免费为其提供相应助视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qx/44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