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抓痒这件事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感觉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可是,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小杰,抓挠的部位很迷惑:每天晚上都要挠屁股,这是咋回事?
“妈妈,我的小屁屁好痒,呜呜呜。”
小杰边哭边挠屁股。
妈妈以为是天气燥热导致的,于是给他擦了些爽身粉。
但这不管用,后来小杰不仅挠,而是往屁眼处抠。
妈妈实在毫无头绪,医院检查。
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最近班上的几位同学也有类似的情况。
儿童?夜间瘙痒?集体发病?难道是……
医生立马戴上手套,掰开小杰的屁股,惊人的一幕出现了——5条1厘米的白色小虫在屁眼处蠕动。
已经破案了,就是蛲虫病!
随后,医生把蛲虫夹走,进行消毒清洗,并开了驱虫药。
吃完驱虫药后,小杰再也没有出现“菊部”问题了。
“菊花”为何无缘无故有虫子
蛲虫又称“线头虫”,学名是蠕形住肠线虫,夏季高发,3-6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发病率高达40%-70%。
人类是蛲虫唯一的天然宿主,主要通过肛门→手→口传播。
蛲虫成虫长约1-2厘米,主要生活在人体盲肠、阑尾以及结肠。
受孕的成年雌虫,通常会在夜间悄悄到肛周产下虫卵。
一条雌虫含约-个虫卵,产卵后的成虫会原地死亡。
遗留下的虫体和虫卵,会引起肛周瘙痒。
如果此时用手挠,还能将虫卵“散播”到其他地方,比如食物、水、衣物、玩具等,感染其他人或再次感染自己。
只需4-6个小时,初生虫卵就能发育成感染性虫卵,随后通过各种方式经口进入人体。
因此,喜欢到处乱摸,以及把手放进嘴里的小朋友是高发人群,而幼儿园则是高发场所。
那么,怎么才知道孩子是不是患了蛲虫病呢?
只要观察他是否挠屁股就可以了吗?
蛲虫会战略性转移
电筒、胶带能揪出凶手
感染蛲虫病的孩子,最常见的症状是肛周瘙痒。
如孩子反复感染,一直得不到痊愈,便会出现磨牙、夜惊、遗尿等症状。
对于女宝宝,蛲虫还可能会“闲逛”到外阴、尿道而引起外阴炎、尿道炎。
除此之外,蛲虫还能钻入肠黏膜,并在胃肠道内造成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会转移到阑尾诱发阑尾炎。
长期以往,还会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症状时,爸爸妈妈们就要留意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夜间观察宝宝是否挠屁股。
一旦情况异常,怎么才能揪出凶手?
答案是使用电筒和胶带。
电筒
在孩子上床睡觉几小时后,或者清晨第一时间掰开孩子屁股观察,连续3-5晚。
用一个手电筒检查肛周区域,看是否有白色线状的小虫爬来爬去,如果有,就妥妥得了蛲虫病。
胶带
如果没有看到成虫,可以找医生索要查找蛲虫卵的胶带。
方法是用胶带贴在肛周两旁,最好能在孩子刚醒或者没有洗澡前贴好。
总共要采样两次,医院进行显微镜检查。
不想中招,搞好个人卫生是关键
蛲虫病的治疗十分简单,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比如扑蛲灵、肠虫清等,具体听从医生安排。
由于蛲虫的生命周期只有1-2个月,有时候孩子甚至可以治愈。
但是,蛲虫能够轻易发育、繁殖,孩子容易感染,因此防护才是关键。
预防蛲虫病,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蛲虫病患者几乎有肛周瘙痒,并且会忍不住用手挠,容易污染接触到物品,从而引发感染。
所以,关键是搞好个人卫生。
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咬手指、勤洗澡、勤换衣裤和被褥、定期进行家庭清洁。
如有必要,可以对患儿宝宝的衣裤、毛巾进行煮沸消毒,并在太阳下暴晒。
由于蛲虫也容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染,因此孩子一人感染,全家人都应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
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和卫生意识提升,如今宝宝们患蛲虫病的概率已经减小了,但绝对不是零感染。
作为家长,应当随时观察宝宝动态,一旦有异于日常的举动,谨防虫子在宝宝屁股处“安家”。
最后,家医君说一个会暴露年龄的东西——宝塔糖。
知道的人,孩子都上大学了吧。
参考资料
[1]蛲虫.百度百科
[2]赵亚娥,张慧,常燕,寻萌,吴小红.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4(4):
[3]李宏勇.蛲虫感染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6(2):
[4]邱洪流,于俊萍,李长玉.表现为遗尿的蛲虫病28例.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8(2):
编辑:小谭
今日话题
你或你家孩子做过哪些驱虫措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为家庭医生在线(r-online)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客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qx/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