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护师初级基础测试题


护师考试倒计时仅剩22天

1、题干:患儿男,8岁。2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近2日来颜面浮肿,尿少,尿为浓茶色。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感染的致病菌最可能是

A、草绿色链球菌B、粪链球菌C、甲型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E、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小儿泌尿系统最多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水肿、血尿、高血压,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E对)

2、题干:患儿,10岁。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体检时测得上肢收缩压为mmHg,该患儿血压较正常值增高

A、5mmHgB、10mmHgC、15mmHgD、20mmHgE、25mmHg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计算,10岁小儿的正常血压应为mmHg,由题干知患儿血压为mmHg,故较正常值高出25mmHg(E对ABCD错)。

3、题干:真题-Z脑性瘫痪最常见的类型是

A、痉挛型B、手足徐动型C、共济失调型D、强直型E、混合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占全部类型的70%左右,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为双侧性肌张力增高,尤其以下肢最为明显,抱起后患儿两腿交叉可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及上肢屈曲内收等情况(A对BCE错);强直型脑瘫不是脑性瘫痪的常见类型(D错)。

4、题干:真题-J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是

A、病因不明确B、与受惊有关C、与遗传有关D、与环境有关E、与教育有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A)在学龄期儿童的发病率高达3%-5%,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ADHD缺乏特异的病因学或病理学改变,也没用以辅助诊断的特殊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因此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描述和追踪观察,因此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A对BCDE错)。

5、题干:真题-X男,6个月。左耳流脓2天后出现高热、抽搐2次。查体:左外耳道牵涉性疼痛,前囟紧张,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可能诊断为中耳炎合并

A、败血症B、病毒性脑炎C、化脓性脑膜炎D、脑脓肿E、高热惊厥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中耳炎时,细菌可通过外耳道直接蔓延至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感染症状、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实质损害症状,该患儿出现高热、抽搐2次,查体:左外耳道牵涉性疼痛,前囟紧张,脑膜刺激征阳性,判断中耳炎合并化脓性脑膜炎(C对);败血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炎的关节痛,重者可有神志改变(A错);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B错);脑脓肿常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及脑脓肿包膜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急性化脓性阶段→化脓阶段→包膜形成阶段,其临床表现可为脑膜炎或颅内压增高而产生脑干受压而死亡(D错);高热惊厥是指发热初期,体温上升至≥39℃,突然发生的惊厥,惊厥为全身性对称或部分性不对称发作,双眼球凝视、斜视,伴意识丧失,惊厥过后意识恢复快,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E错)。

6、题干:患儿,男,10个月。体温39℃,同时伴面色发绀,48小时前出现抽搐,吃奶后呈喷射性呕吐。查体:颈项强直,此时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査为

A、脑血管造影检查B、脑脊液检査C、头颅CTD、脑电图E、磁共振检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患儿体温升高,面色发绀,48小时前出现抽搐,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B对ACDE错)。

患儿,女,14岁。近半月出现全身水肿,血压/70mmHg。检查:尿蛋白(+++),透明管型2~3个/HP,血红蛋白g/L,24小时尿蛋白3.5g。

7、题干:应用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后,尿蛋白仍为(+++),水肿无减轻。最好采用

A、加大泼尼松(强的松)剂量B、换用地塞米松C、输入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D、加用环孢素AE、加用吲哚美辛(消炎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患者水肿,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3.5g(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mg,常规尿常规检查不出),血红蛋白正常(青少年正常值-g/L),尿中透明管型,应考虑患者是肾病综合征,在治疗时对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好时,可选用环孢素A,环孢素可通过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而起到作用(D对ABCE错)。

患儿,女,14岁。近半月出现全身水肿,血压/70mmHg。检查:尿蛋白(+++),透明管型2~3个/HP,血红蛋白g/L,24小时尿蛋白3.5g。

8、题干:为明确病变类型,应进行的辅助检查为

A、尿液检查B、血液检査C、肾功能检查D、肾活检病理检查E、肾B超检查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患者水肿,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3.5g(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mg,常规尿常规检查不出),血红蛋白正常(青少年正常值~g/L),尿中透明管型,应考虑患者是肾病综合征,为判断明确病理类型,可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D对ABC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9、题干:真题-X该患儿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A、病毒性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C、脑脓肿D、颅内出血E、脐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炎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最常见的病变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分析题干,患者存在脐部感染,且存在嗜睡、前囟紧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等症状,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该患者应为脐部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B对);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患儿无惊厥发作情况,不符(A错);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多见于青壮年(C错);颅内出血多见于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以神志改变(激惹、嗜睡或昏迷)、呼吸改变(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颅内压增高(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眼征(凝视、斜视及眼球震颤)及肌张力异常(D错);脐炎是指细菌侵入脐残端并在其内繁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轻者脐部皮肤红肿及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脐周红肿发硬,分泌物脓性且较多伴臭味,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10、题干:真题-X为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常规B、尿常规C、脑脊液检查D、脑CTE、脐分泌物培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确诊的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为脑脊液检查,典型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大于0×10?/L,糖含量明显下降但蛋白显著升高(C对);血常规及尿常规不是化脓性脑膜炎辅助检查手段(AB错);脑CT检查可清晰的反应脑实质病变,但不是临床常规检查(D错);脐部分泌物培养为新生儿脐炎的常规检查手段,可确定引起脐炎的致病菌,指导抗生素选择(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11、题干:真题-X该患儿的护理措施哪项错误

A、术后2小时可抱起喂奶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C、去枕平卧6小时D、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E、如颅内压高可按医嘱使用脱水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治疗以早期、联合、坚持用药,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等为原则。有关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在脑脊液检查后6小时内应去枕平卧,避免过早抱起引发患儿头疼、脑疝等症状(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C对);其他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颅内压高可按医嘱使用脱水剂、防止并发症发生(BDE对)。

12、题干:真题-J锥体系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临床可表现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椎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呈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A对);混合型是几种类型同时存在的脑瘫(B错);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C错);手足徐动型多数存在肌张力减低情况,同时伴有无目的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D错);肌张力低下型可能由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但腱反射存在,此型多为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E错)。

13、题干:真题-J小脑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临床可表现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混合型,其中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C对);痉挛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椎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呈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A错);混合型是几种类型同时存在的脑瘫(B错);手足徐动型多数存在肌张力减低情况,同时伴有无目的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D错);肌张力低下型可能由于锥体系和椎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但腱反射存在,此型多为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E错)。

14、题干:真题-J锥体系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按临床特点可分为:1.痉挛型,病变部位在大脑皮层及锥体系,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肌肉痉挛;2.混合型,指的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几种类型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多为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存在;3.共济失调型,主要是小脑受损的类型,除此之外,可能有锥体系、锥体外系、深部感觉系统的重复病变,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等;4.手足徐动型,损伤部位为锥体外系、基底神经节,最明显特征是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5.肌张力低下型,又称弛缓型或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为脑瘫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机制不清;6.强直型;7.震颤型;8.其它无法分类型(A对BCDE错)。

15、题干:真题-J小脑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B.混合型C.共济失调型D.手足徐动型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小脑受累引起的脑瘫为共济失调型,除此之外,可能有锥体系、锥体外系、深部感觉系统的重复病变,特点是不能持续性姿势控制,协调运动障碍,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等(C对ABDE错)。

16、题干:真题-Z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重点是

A.呼吸功能维持B.皮肤护理C.营养支持D.预防感染E.功能训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迄今脑瘫尚无有效疗法,可采取适当措施帮助患儿改善运动功能,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主要依靠功能训练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E对ABCD错)。

17、题干:真题-Z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呼吸肌麻痹时的护理要点是

A.呼吸功能维持B.皮肤护理C.营养支持D.预防感染E.功能训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肌麻痹时应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可能发展为呼吸肌瘫痪者,如病人已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增快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时,宜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因此患有该病症的患儿呼吸肌麻痹时的护理要点是呼吸功能维持(A对BCDE错)。

18、题干:患儿男,5岁。幼儿园老师反映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性瘫痪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D、癫痫小发作E、大脑发育不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常见于儿童早期阶段,这些症状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困难;分析题干,患儿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B对);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神经系统损害,智力、感觉和行为亦存在一定异常(A错);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本病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尤其是下肢弛缓性瘫痪是本病基本特征(C错);癫痫小发作典型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秒(D错);大脑发育不全时患儿存在智力异常,本题干患儿智力正常(E错)。

19、题干:患者男,7个月。发热、咳嗽5天,呕吐2天,抽搐1天。嗜睡,前囟饱满,双肺少许细湿啰音,克氏征(-)、布氏征(-)。血白细胞17×10?/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脑脊液混浊,白细胞0×10?/L,中性粒细胞为多,蛋白质2g/L,糖2.3mmol/L,氯化物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B、病毒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中毒性脑病E、脑性瘫痪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小儿,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特征,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症状,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明显增多达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符合该患儿的临床表现(A对);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并有感觉异常、全身不适等,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且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B错);结核性脑膜炎可有结核中毒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脑实质损害,且脑脊液外观正常,糖及氯化物下降(C错);中毒性脑病症状有高热不退,不同程度呕吐、困倦多睡,与所中病毒的种类有关(D错);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E错)。

20、题干: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颅内压升高有脑疝先兆时,首先使用的药物是

A、20%甘露醇静脉注射B、50%葡萄糖静脉注射C、呋喃苯胺酸肌内注射D、50%甘油口服E、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开始症状较轻,为不同程度发热,病情进展逐渐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表现为头痛、呕吐、局限或全身性抽搐,严重者可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对于出现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先兆的情况,应首先立即使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A对);其他选项均不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其中50%葡萄糖静脉注射多用于严重低血压休克者,呋喃苯胺酸肌内注射具有利尿作用,50%甘油可用于降眼压和颅内压,但不是降颅压首选,地塞米松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BCDE错)。

护理考试10G免费大礼包

近5年历年真题,内附详细答案解析

课程视频,业内一线名师教学视频

高频考点,总结归纳各章知识点

冲刺模拟卷,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6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