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和眼科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神经科,我们常常可以碰到三类眼睛相关的主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以及视物重影,这里面的每一类都有可能是眼科诊疗的范围。因此眼科会诊常常必不可少,眼科的各种检查也能给神经科带来不少信息。但是,常常有患者直接拿着眼科的检查结果来神经科询问。笔者自己就碰到过患者拿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来就诊的情况,于是特地请教了眼科小伙伴,结合文献,和大家一起讲讲OCT的原理和在神经科的应用。
作者:Nora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OCT是什么?为何神经科需要这项检查?
OCT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利用的是弱相干光到达视网膜的不同结构产生的反射或散射信号,然后经探测器检测到形成二维或三维图像,即视网膜的横断面图像。该技术最早发明于年,年正式应用于临床,随后技术的进步使得OCT的分辨率有了不断的提升1,2。刚刚讲到OCT主要用于看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这里简单回顾下视网膜:视网膜是接受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部位,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图1),其中图中最下面的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对光信号最敏感,它们也是最先接受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部位,这些信号随后经突触联系传至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celllayer,GCL),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relayer,RNFL),RNFL最终汇聚成视神经,将视觉信号传向大脑。
图1视网膜的分层结构(图1A是OCT拍到的眼底结构,图1B是示意图),其中神经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