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世界每7秒钟就有一位患者死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早预防并发症。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并发症出现的早期症状,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1
心慌胸闷
糖尿病人若出现心慌胸闷,并伴有头晕、出汗、手抖、面色苍白等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但如果是由于姿势突然改变而出现心慌胸闷,血压突降的状况,就预示着糖友很可能患有心血管并发症。
2
视物模糊
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导致的。当出现近物看不清、视力下降,预示着可能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史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眼部微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白内障等多种眼部并发症,导致视力减退,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导致失明。
3
手脚麻木
糖尿病患者如发现自己有对称性手足刺痛、麻木,表示可能已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感到一侧肢体麻木,周身难以支持,则为脑血管并发症先兆,有发生脑梗风险。如双足刺痛,继而有麻木,则暗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4
出汗异常
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预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当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会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形成多汗。另外,汗腺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异常情况。
5
口腔发炎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血糖波动增大,骨质疏松风险增高,口腔也就容易感染炎症,出现牙周炎感染、牙齿松动、牙槽骨质疏松等症状。而且,当口腔发生炎症,会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高。
6
腹胀便秘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容易损伤胃肠道自主神经,从而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便秘。另外,腹胀和便秘也可能与服用某些降糖药物有关,长期腹胀便秘还应当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7
皮肤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奇痒、皮肤变色、局部水疱等症状,这些很可能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血液渗透压升高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皮肤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溃疡、坏疽等状况,最终将导致患者有截肢风险。
8
小便泡沫多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前,很多时候会出现小便泡沫增多的现象。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就很容易出现小便泡沫增多。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志,如果肾小球硬化会常伴有蛋白尿现象。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尿蛋白。
9
血压变化
高血压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友会出现头晕、心慌、眼前发黑的血压下降症状,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会出现晕厥,糖友应予以重视。
防并发症,糖友们应这样做
谨慎选择碳水化合物
患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和糖类(碳水化合物)说再见,可选择一些消化较慢、能提供稳定能量的糖类,如全谷类、豆类、坚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关键是要控制好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减肥
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适当减肥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血压和血脂,同时使人变得精力旺盛。切记,每天消耗的热量要高于摄入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使人食欲大增,导致人情不自禁地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进而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脏病等并发症的患病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地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的患者应尽早改善睡眠质量。
多运动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是一项基本措施,进行必要的运动,往往比单纯控制饮食更能取得降糖效果。建议选择一些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骑自行车,甚至只是在打电话时来回走动。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体重,并能减少患者对糖尿病药物的依赖。
监测血糖水平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避免神经痛等糖尿病并发症,防止并发症加重,也有助于了解饮食和运动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及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放松心情
糖友过度焦虑紧张产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正确的做法是,正视患病事实,不悲观绝望;多参加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参加运动,另外呼吸练习、瑜伽和冥想对2型糖尿病患者也很有效。
图源:网络侵删
如有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客服联系删除
您的每个点赞,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法国敏柏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pl/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