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神经炎 > 视神经病变 > 第5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试题附答案
当前位置: 视神经炎 > 视神经病变 > 第5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试题附答案
1.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是
A.肺结核
B.流行性腮腺炎
C.猩红热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禽流感
2.经胃肠道传播的疾病是
A.麻疹
B.艾滋病
C.水痘
D.疟疾
E.脊髓灰质炎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A.艾滋病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麻疹
D.鼠疫
E.狂犬病
4.在乙类传染病中,需要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登革热
D.布鲁斯菌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与解析1.D。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2.E。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3.D。4.A。
二、麻疹病人的护理1.麻疹的出疹在发热后的
A.当天
B.1~2天
C.2~3天
D.3~4天
E.7~10天
2.关于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是
A.肺炎
B.麻疹脑炎
C.喉炎
D.心肌炎
E.急性胰腺炎
3.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麻疹患者
B.一旦发现麻疹患者立即隔离
C.医学检疫21天
D.易感儿按时注射麻疹疫苗
E.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4.对于麻疹病人应采取的隔离期是
A.发热后5天
B.热退后1周
C.疹退后10天
D.疹退后5天
E.出疹后5天,有合并症隔离到出疹后10天
5.针对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高热时用乙醇擦浴或药物迅速降温
B.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
C.做好口腔、眼部的护理
D.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E.观察有无合并症出现
6.患儿,3岁,麻疹入院,目前处于麻疹恢复期。今日当班护士发现患儿的体温突然再次升高,伴有嗜睡、惊厥。该护士考虑患儿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咽炎
C.胸膜炎
D.心肌炎
E.脑炎
答案与解析1.D。麻疹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始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颈、躯干及上肢,第3天累及下肢及足底。开始为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重者可融合,皮肤水肿。
2.A。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
3.D。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
4.E。麻疹患儿要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
5.A。高热时可减少盖被,温水擦浴,忌用乙醇擦浴和冷敷,慎用退热药,以免影响透疹而加重病情。
6.E。
三、水痘病人的护理1.水痘患儿出皮疹时,其皮肤病变仅限于
A.表皮
B.真皮
C.黏膜层
D.皮下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E.肌层
2.患儿,6岁。体温38.9℃,主诉咽痛,查体躯千可见少量斑疹、丘疹,诊断为水痘。下列药物应避免使用的是
A.抗生素
B.糖皮质激素
C.扑热息痛
D.阿昔洛韦
E.维生素D
3.患儿,4岁,曾与水痘患儿接触,对其该采取的措施是
A.注射维生素D3
B.进行检疫
C.注射疫苗
D.隔离
E.静脉注射抗生素
(4~7题共用题干)
患儿,3岁半。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而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次/分,呼吸32次/分,精神一般,咽后壁充血,头皮及躯干有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及疱疹,其余部位未发现异常。
4.根据检查结果,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麻疹
B.猩红热
C.幼儿急疹
D.伤寒
E.水痘
5.如需隔离,则隔离期应至
A.出疹后2天
B.出疹后3天
C.出疹后10天
D.皮疹全部结痂
E.皮疹全部消退
6.护士对患儿正确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B.及时更换内衣
C.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溶液
D.用乙醇擦浴及时降温
E.适宜的温湿度
7.如需隔离,护士对患儿采取的隔离方法是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保护隔离
E.虫媒隔离
答案与解析1.A。2.B。
3.B。易感者避免接触水痘患儿,若已接触,72小时内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能预防或减轻症状。
4.E。鉴于水痘皮疹如发热后2天出现,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的特点,应诊断为水痘。
5.D。出疹前1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所以传播水痘患儿要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6.D。鉴于水痘皮疹分批出现,初始时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易破溃,痒感重等上述特点,乙醇擦浴加重皮肤破溃和疼痛。一般温水擦浴。
7.A。水痘患者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皮疹分批出现,初始时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易破溃,痒感重。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l天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四、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1.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应到
A.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B.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
C.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D.腮腺肿完全消退,再观察10天
E.并发症消退后
2.患儿,7岁,发热3天伴腮腺肿大2天入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实验室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下列会增高的检查项目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答案与解析1.B。2.E。
五、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1.以下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描述,应除外
A.传染源均为患者和(或)带病毒者
B.乙型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C.病后可获得免疫力,但彼此无交叉免疫保护力
D.甲肝儿童多见,病程呈自限性
E.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尿中含有胆红素的原因是
A.血间接胆红素过多
B.血直接胆红素过多
C.血尿素氮过多
D.肾小球滤过性增高
E.血尿胆原过多
3.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消化道症状
B.呼吸道症状
C.全身中毒症状
D.循环系统症状
E.血液系统症状
4.关于血清中常规检测到的HBV标志物,应除外
A.HBsAg
B.HBeAg
C.HBcAg
D.HBeAb
E.HBcAb
5.患者,男性,38岁,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护士制定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戴口罩
B.告知家属探视应穿隔离衣,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C.给予低脂肪高蛋白饮食
D.吃剩的饭菜可倒入垃圾桶扔掉
E.护理患者前后均要洗手
6.某单位组织员工体检,小刘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五项中仅抗-HBs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小刘咨询阳性结果的意义,护士应告知小刘抗-HBs阳性是表明
A.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B.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
C.处于乙型肝炎活动期
D.处于乙型肝炎恢复期
E.曾经感染乙肝,但机体免疫力强,病毒已清除
(7~8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恶心、食欲缺乏伴尿黄、明显乏力7天入院,患者主诉症状出现前无明确诱因。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肝下缘于肋下2cm触及,质软有触痛,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示ALTU/L,TBil70μmol/L。
7.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淤胆型肝炎
B.急性黄疸型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慢性重型肝炎
E.慢性肝炎
8.进一步诊断所需的检查应除外
A.抗HAV-IgM
B.腹部CT检查
C.乙肝病毒病原学5项检查
D.腹部B超检查
E.腹部磁共振检查
(9~10题共用题干)
患儿,15岁,因发热、疲乏4天,尿黄、巩膜黄染2天入院,体温38.5℃,发病前曾在外饮食,有乙肝疫苗接种史。
9.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
C.急性丙型肝炎
D.急性丁型肝炎
E.急性戊型肝炎
10.为了确诊最可靠的检查项目是
A.抗HAV-IgG
B.抗HBV-IgM
C.抗HDV
D.抗HEV
E.抗HAV-IgM
(11~13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7岁,单位年度体检查出HBsAg(+)。
11.能提示患者具有传染性的阳性项目是
A.HBsHg
B.HBsAb
C.HBeAg
D.HBeAb
E.HBcAb
12.区分该患者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的依据是
A.HBsAg滴度
B.HBV-DNA定量
C.肝功能
D.HBeAb
E.抗HBV-IgM
13.如果有传染性且患者准备结婚,则有效预防措施是
A.婚后不可生育
B.待HBsAg转阴后结婚
C.待HBcAb转阴半年后结婚
D.未婚夫接种乙肝疫苗
E.未婚夫注射免疫球蛋白
答案与解析1.E。
2.B。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中直接胆红素过多,经过肾排泄,因此可有尿胆红素阳性。
3.A。4.C。
5.D。黄疸型肝炎患者吃剩的饭菜可能有传染性,要消毒处理。
6.A。7.B。8.E。9.A。10.E。11.C。12.C。13.D。
六、艾滋病病人的护理1.关于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A.性接触
B.输液或输血
C.母婴
D.昆虫
E.器官移植
2.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途径是
A.同桌进餐
B.输血
C.共用浴具
D.握手
E.拥抱
3.下列描述中反映HIV感染I期表现的是
A.急性起病,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肌肉关节痛,10天左右后消失
B.无症状,血中抗HIV(+),持续2~10年
C.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
D.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E.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症状
4.确诊HIV感染阳性的检查方法是
A.P24抗体(ELISA法)
B.P24抗原
C.gp41抗原
D.gp41抗体
E.P24抗体(免疫印迹法)
5.能反应艾滋病预后和疗效的项目是
A.CD4+/CD8+比值
B.血清P24抗原水平
C.血清HIV抗体检测
D.淋巴细胞总值
E.淋巴结活检
6.艾滋病患者服用齐多夫定时,应定期检查
A.肝功能
B.电解质
C.血糖
D.血象
E.血沉
7.护士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健康史评估时,下列内容重要性最低的是
A.有无输血史
B.有无静脉吸毒史
C.有无器官移植史
D.有无同性性行为
E.有无吸食大麻史
8.患者,女性,30岁。2年前确诊为艾滋病,现合并肺结核出现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而入院治疗。护士为患者吸痰,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吸痰操作前可不洗手
B.吸痰时可不戴手套,操作后洗手即可
C.吸痰时不慎将痰液溅到地面,先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
D.吸痰管用毕丢入污物桶后再集中处理
E.吸痰管用毕放入结实的一次性袋内直接焚烧处理
9.患者,男性,27岁,因低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就诊,化验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抗-HIV阳性。护士为其指导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中应除外
A.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
B.教给病人用药方面的知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C.性生活应使用阴茎套
D.加强心理疏导
E.外出时应戴口罩
答案与解析1.A。2.B。3.A。4.E。5.A。6.D。7.E。8.C。9.E。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1.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正确的是
A.猪
B.血吸虫
C.乙脑患者
D.螨虫
E.按蚊
(2~3题共用题干)
患儿,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入院。患儿精神萎靡,抽搐2次。查体嗜睡,颈强直(+),凯尔尼格征(+),血常规示白细胞14×l09/L,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l06/L,中性0.82。
2.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型菌痢
B.化脓性脑膜炎
C.高热惊厥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3.护士发现患儿出现反复抽搐,意识不清,伴高热不退,呼吸节律不规整。该护士首选的抢救措施是
A.脱水药
B.呼吸兴奋药
C.糖皮质激素
D.退热药
E.抗生素
答案与解析1.A。2.D。3.A。
八、猩红热病人的护理1.猩红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肺炎
C.脑膜脑炎
D.咽炎
E.喉炎
2.关于猩红热的出疹时间,是在发热后
A.当天
B.2天
C.3~4天
D.4~5天
E.6~7天
3.护士对脱屑期猩红热患儿采取的皮肤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大片脱皮时用消毒剪刀剪掉
B.观察皮疹消退及脱皮情况
C.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清洗
D.脱皮时涂凡士林或液状石蜡
E.脱皮大时可用手轻轻撕掉
4.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发热、全身皮肤充血、鸡皮样皮疹
B.阵发性犬吠性咳嗽,无呼吸困难
C.发热、皮疹,始见于耳后发际,开始为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D.全身散在斑丘疹、疱疹和结痂
E.发热、咳嗽、球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斑
5.患儿男,8岁。发热、咽部肿痛、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诊断为“猩红热”,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
6.患儿,6岁。因猩红热入院。对她的玩伴或衔切接触的孩子需医学观察的时间是
A.2天
B.7天
C.10天
D.21天
E.28天
7.患儿,8个月,弛张性高热l天。患儿精神萎靡、呻吟,呼吸困难。查体:双肺下方有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皮肤散在猩红热样疹。X线胸片:示双肺下有大片阴影,病灶中心呈蜂窝状。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其抗生素使用应至体温正常后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E.35天
8.患儿,9岁。因猩红热入院10天。目前患儿躯干呈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有大片状脱皮。护士发现原本活跃的患儿近几日不爱说话了,总是闷闷不乐,问其原因,患儿回答是“我现在太难看了,别人会笑话”。该护士给予患儿心理疏导的内容应除外
A.介绍该疾病的发展特点,告诉其目前的情况是暂时的
B.关心爱护患儿,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C.鼓励患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D.介绍病情观察的要点
E.正确对待自我形象改变
答案与解析1.A。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炎症,如中耳炎、蜂窝织炎、肺炎等,也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2.B。猩红热发热后2天皮疹,始于耳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24小时内布满全身。
3.E。
4.A。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5.D。6.B。7.B。8.D。
九、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1.患儿,9岁,高热、惊厥,有里急后重感2天。询问有不洁饮食史,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败血症
B.急性肺炎
C.急性细菌性痢疾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急性泌尿道感染
2.患儿,4岁,高热3小时伴抽搐4次入院。患儿意识不清,初步诊断为中毒性痢疾,为了确诊须做的检查是
A.粪便培养
B.血常规
C.肛门拭子检查便常规
D.头颅CT
E.结肠镜检查
3.患儿,5岁。因高热、呕吐、腹泻1天、呼吸困难2小时急诊入院,初步诊断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儿留取粪便标本正确的是
A.在抗菌治疗后采集标本
B.选择有黏液脓血部分的粪便送检
C.应加温便器后整体送检
D.可多次采集标本,集中送检
E.采集的时间只能选择睡前或晨起前
4.患者,6岁,高热5小时、反复抽搐,意识不清,急查白细胞14×l09/L,肛拭子取粪便见脓细胞8个/HP,红细胞12个/HP,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脑脓肿
B.高热惊厥
C.重症肺炎
D.中毒型菌痢
E.电解质紊乱
5.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每天排脓血便7~8次,下述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需执行接触隔离
B.排便后用软纸擦拭肛门
C.温水局部坐浴后肛门涂凡士林
D.鼓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
E.补充电解质
答案与解析1.C。
2.C。肛门拭子检查便常规以确诊是否为中毒性菌痢。
3.B。
4.D。痢疾杆菌致病性很强,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可形成内毒素血症,引起全身和(或)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产生休克和(或)脑病;外毒素的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系统表现。
5.A。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播疾病,因此应采用消化道隔离。
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在败血症期会出现皮肤黏膜病变,典型的变化是
A.红斑和水泡
B.色素沉着
C.瘀点、瘀斑
D.网状青斑
E.溃疡
2.暴发性流脑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恐惧。护士进行护理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A.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B.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C.鼓励患者朋友、家人探视
D.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E.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答案与解析1.C。2.C。
十一、结核病病人的护理1.肺结核确诊最重要的依据是
A.典型的症状、体征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C.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D.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
E.CT检查发现病灶
2.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是
A.凯尔尼格征阳性
B.面神经瘫
C.脑神经受损
D.昏迷
E.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3.关于结核菌素试验方法,错误的描述是
A.局部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B.48~72小时看结果
C.硬结直径≤4mm为阴性
D.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
E.测局部硬结范围,取纵横两者平均直径判断强度
4.对于未接种过卡介苗患儿行结核菌素试验,其结果如果呈强阳性反应,常提示
A.机体反应正常
B.需要接种卡介苗
C.有活动性肺结核
D.曾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E.营养状况良好
5.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典型表现为
A.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B.糖含量升高,氯化物含量正常
C.糖和氯化物含量升高
D.糖含量正常,氯化物含量升高
E.糖含量正常,氯化物含量降低
6.结核菌素(PPD)试验常用的剂量是
A.1结素
B.5结素
C.10结素
D.50结素
E.结素
7.对于肺结核药物治疗原则的描述,应除外
A.早期使用抗结核药
B.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
C.间断使用抗结核药
D.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
E.坚持完成规定疗程
8.对于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暂禁食
B.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屏气以止血
E.取患侧卧位
9.对切断肺结核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措施是
A.积极开展爱国性运动,广泛性的环境消毒
B.异烟肼预防性服药
C.对于易感人群加强保护
D.隔离并治疗痰菌涂阳患者
E.全民接种卡介苗
10.预防肺结核流行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A.减少聚会的机会
B.接种卡介苗
C.加强登记管理
D.不要随地吐痰
E.发现病人迅速隔离
11.患者,男性,34岁。低热、咳嗽、咳痰、盗汗、乏力、消瘦2个月。查体:锁骨上、下区可闻湿啰音。最能帮助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血培养
C.痰培养
D.胸部X线检查
E.痰结核菌检查
12.患儿,3岁,几月前诊断为原发综合征,近2周出现发热、咳嗽、消瘦,疑为粟粒型肺结核。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是
A.结核菌素试验
B.血沉
C.X线胸片
D.血常规
E.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13.患者,男性,34岁。PPD试验后48小时局部硬结的直径为15mm,护士判定其结果为
A.假阳性
B.弱阳性
C.阳性
D.强阳性
E.判定困难,需重做
14.患儿,2岁,高热、咳嗽,伴疱疹性结膜炎和结节性红斑。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疑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行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结果为局部硬结直径16mm,应判断为
A.(-)
B.(+)
C.(++)
D.(+++)
E.(++++)
15.患儿,4岁,因低热、咳嗽近3个月入院。查X线胸片呈哑铃双极影,诊断为原发型肺结核。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应为
A.1~3个月
B.3~6个月
C.7~9个月
D.18个月
E.9~12个月
16.患者,男性,45岁,诊断为肺结核,使用乙胺丁醇抗结核化疗。该药的不良反应为
A.肝损伤
B.心功能下降
C.视神经炎
D.听力下降
E.肾毒性作用
17.肺结核患者使用链霉素抗结核治疗,护士指导患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应重点监测的是
A.循环系统反应
B.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
C.神经系统反应
D.肾毒性
E.造血系统反应
18.患者,女性,34岁。反复咳嗽5个月,伴咯血3天,入院诊断肺结核。患者今日咯血ml后突然出现窒息,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输血补液
B.肾上腺素肌内注射
C.静脉滴注呼吸兴奋药
D.解除呼吸道梗阻
E.静脉滴注止血药
(19~20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2岁。长期糖尿病病史。近1个月来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近3日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入院痰液检查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诊断为“肺结核”。医嘱给予链霉素治疗。
19.护士为患者进行的药物指导中,告诉患者链霉素长期应用可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中毒反应
B.肝损害
C.眩晕、听力障碍
D.胃肠道反应
E.视神经炎
20.对患者的痰液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深埋
B.焚烧
C.阳光下曝晒
D.消毒液冲洗后排放
E.紫外线灯照射
(21~22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9岁。近2个月来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缺乏,偶有咳痰而就诊。经问诊和查体后,医生考虑患者可能的诊断是“肺结核”,医嘱行PPD试验。
21.护士为患者行PPD试验后检查皮试部位的情况,如果结果阳性,判定标准为皮肤硬结直径达
A.≤4mm
B.5~9mm
C.10~19mm
D.≥20mm
E.≥20mm伴水疱
22.诊断患者的消瘦,护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但不包括
A.与患者共同制订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
B.告诉患者消瘦的主要原因
C.可有适当的活动增进食欲
D.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E.给予低蛋白、低脂饮食
答案与解析1.C。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肺结核最重要的依据。
2.D。结核性脑膜炎典型表现分为3期:早期(前驱期),中期(脑膜刺激期),晚期(昏迷期)。
3.D。结核菌素试验常用PPD,在左前臂屈侧中部皮内注射O.lml,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以上或不足20mm但局部有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4.C。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者,阳性反应提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5.A。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甚至呈脓性,白细胞数增多可达0×l06/L以上,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明显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多。
6.B。7.C。8.D。
9.D。切断肺结核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措施是隔离并治疗痰菌涂阳患者。
10.B。11.E。
12.C。胸部X线片常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早期因粟粒阴影细小而不易查出。至少在起病2~3周后胸部摄X线片方可发现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密布于两侧肺野。肺部CT扫描可见肺影显示大小(1~3mm)、密度(中度)、分布(全肺)一致阴影,部分病灶有融合。
13.C。14.C。
15.E。标准疗法用于无明显自觉症状的原发性肺结核,每日服用INH、RFP和(或)EMB,疗程9~12个月。
16.C。17.D。18.D。19.C。20.B。21.C。22.E。
资料来源网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bb/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