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近20年,我一边教针灸、一边做中医临床,发现现在近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视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也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哎呀我的近视又加深了,要去换眼镜了……」视力下降,只有戴眼镜这一条路吗?
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近视的时候,都会想去配一副眼镜,而且很多眼镜店的说法是:「不戴近视眼镜的话,近视度数会加深。」很多近视的成年人在发现视力下降之后,也会选择换一副度数更深的眼镜。
这是视力下降的正确处理方式吗?我们先从现代医学对视力的认识说起——
不想看理论直接看结论版:
戴眼镜有两个结果,一是眼球越来越突出;二是近视会进一步加重,然后你要换更深度数的眼镜,然后近视继续加重,然后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可以跳过这一part,直接看看中医们的办法。如果你对理论还有点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眼镜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现代医学对视力的认识
根据现代医学解剖的认识,眼睛一共有多个「零件」,但是总的说来,「视力」包括的只有两套系统:一是屈光系统;二是感光系统。
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就像单反相机的伸缩镜头,负责将远近不同的各种光线,通过折射进入视觉系统中。
而感光系统,是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之后,通过视神经传导,最后进入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我们的「视觉」。
近视大部分是屈光系统的问题。而感光系统的疾病,比如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屈光系统的视力下降。
屈光系统是一个「可调节」的凸透镜,当屈光系统正常时,无论视物距离远近,光线都能恰好投射在视网膜上,称作「正视」。而屈光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两个变量的配合,一是屈光能力,二是眼轴长度(角膜最外层到视网膜的长度)。两个变量需要完美匹配,才能看清远近的各种事物。
屈光系统不正常,折射进来的光线投射视网膜之前,就是我们所说的「近视」。大部分人在视力下降的初期,其实是用眼过度导致的「视疲劳」,而不是屈光能力真正下降。这个阶段,一般让眼睛放松,休息之后可以自然恢复。
但如果这个时候,在眼睛前面加一副近视眼镜(凹透镜),就会导致光线最终折射到视网膜之后。在屈光能力没有真正下降的情况下,为了配合这个凹透镜,人体会自动产生一个代偿反应——拉长眼轴。
眼轴变长后,裸眼的屈光度又会随之改变,需要加深镜片的度数,与变长的眼轴相匹配,而增加镜片度数,又反过来继续导致眼轴变长,如此循环往复……所以戴眼镜有两个结果:一是眼球越来越突出;二是近视情况反而会进一步加深。
那么,中医又是怎么处理近视的呢?
中医对视力的认识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讲过,中医认识的疾病,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不荣」,二是「不通」。既然眼睛功能的发挥,源自于五藏六腑的精气上注,那么当视力出现问题时,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精气不足」,二是精气上行的「道路不通」。
教科书上讲近视的原因,多是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精气不足」这个层面的问题,临床上我们一般用中药的方法,调理气血,滋补肝肾等。
但我在临床中发现,近视的人群中,「不通」的问题更加普遍。具体表现是,眼睛周围、或者颈项部的穴位——如睛明、鱼腰、承泣、四白、瞳子髎、丝竹空、风池等穴位有明显的压痛,严重的会在皮下出现条索、结节。
中医讲「痛则不通」,压痛意味着局部经络的堵塞,皮下的条索、结节更是有形积滞的表现。精气上行的道路壅塞不通,眼睛不能得到足够气血的供给,自然会出现各种视力问题。
而对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壅塞的道路打开。
中医有砭、针、灸、药、导引、按跷等方法。我在临床上,主要通过针刺来实现行气通滞的目的。比如睛明穴、球后穴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近视效果很好的穴位。
但是针刺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眼周的穴位,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才能操作。对于经验不足的中医爱好者来说,可以用按揉、刮痧的方式,将痛点、条索、结节慢慢「化开」。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每天按揉或刮痧1-2次,每次5-10分钟,大部分孩子的视力都会改善。成年人也是如此。
当然,注意用眼卫生、减少对屏幕的时间、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才是预防近视的根本行为模式。
从小就会的眼保健操,你多久没做了?
(诶诶同学,你的穴位揉错了啦!)
想学习上述穴位的正确的取穴方式?
想用针灸治疗更多常见疾病?
藉由中医的智慧,开始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正安古典针灸一年通招生啦!
▼
授课老师:范顺之
正安《中医一年通》针灸部分主讲老师
范老师习医药,好释道,广拜明师博采众长,醉心于针灸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近20年,崇尚经典,针法精湛。
快来看看同学们的上课感言吧~
左右滑动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关爱青少年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bb/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