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

小小花椒大功效


  花椒最早被古人用以祭祀祖先或驱邪辟疫,直到南北朝时期,花椒才开始被用作调味品和药材。在《齐名要术》就有关于花椒在烹调中使用的诸多记录,比如“花椒脯腊”。在一些地区的饮食中,花椒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其中的最具代表就是川菜的“麻辣”味,其麻味主要来自花椒。

  在现代,花椒已然成为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位列我国调料“十三香”之首,无论红烧、卤味、小菜、泡菜,以及烹制鸡鸭鱼羊牛等菜肴均可用到它。当然还有一些普遍的用法,比如制作成椒盐或者花椒油。

  花椒不仅可以调味,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归脾、胃经,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以及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等病症。《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女性在姜枣茶中加一味花椒,便能调理宫寒。

口含花椒酒赶走牙疼

  牙痛时口含花椒是很好的办法。《神农本草经》记载,花椒味辛、温,主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明目。现代研究表明,花椒有麻醉作用,还含有能消炎止痛、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成分。花椒里的挥发油对多种细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可取10克花椒,加入适量的水,煮约5分钟,加入一两左右的白酒,等完全放凉后,将花椒滤掉,再把白酒花椒水倒入洁净玻璃瓶中备用。牙痛时,用洁净棉签蘸此水后放到牙痛的部位,紧紧咬住,很快就能缓解疼痛。如果想要更简单点,可放几粒洗净的花椒在牙疼部位嚼两下,也有不错的止痛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花椒能止牙痛是因为它具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所以只可当作止痛剂对症治疗。要是患者已经严重到牙髓炎的医院牙科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花椒水泡脚功效妙不可言

  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而“热水泡脚,胜过吃补药”,则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句名言。如果在泡脚的水里再加上一些花椒,那它的效果就更加妙不可言。

  花椒在药里属于祛寒类药物,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利气行水,用花椒水泡脚能活血通络,使整个人的身体血脉畅通。老话讲“上病下治”,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因此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减少感冒发生,还可以帮助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花椒水泡脚相比热水泡脚,更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放松身心,还达到帮助睡眠的功效。另外花椒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舯的功效,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疗脚气、脚癣、脚痒。

  可用一块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待温热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使用,用2~3天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

  花椒水泡脚需注意:一是泡脚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刚刚出汗为宜,最好不要出大汗。对于刚开始泡脚或者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可能最初一段时间出不了汗,这是体内寒气大的表现,可适当加大用量和频率,直到出汗为止;二是水不要太烫。水太烫会让足部充血,引起头部供血不足,会引起头部不适,出现头晕等症状;三是不要长期连续泡脚,可间隔两三天;四是最好泡脚的同时,可连同手也一起泡,或者是用手对脚进行按摩,这样的效果更好;五是女性经期可不要泡脚,经期泡脚会加重痛经。

花椒水清洗赶跑妇科炎症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体里或多或少会堆积一些湿气,这都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女性朋友,如果在日常生活护理中不太注意,妇科炎症就会出现,严重影响到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花椒的消炎、杀菌作用,能够达到治疗妇科炎症的功效。

  花椒不仅有祛除寒气和湿气的作用,还能够达到杀死细菌和止痒的效果,对治疗妇科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熏洗法花椒水煮好以后,可先用水的蒸气熏洗女性私处,然后再进行泡洗。

  煮茶法在姜枣茶里加一些花椒一起煮,可做成花椒姜枣茶,每日一杯,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寒气和湿气的作用,对治疗女性白带异常和长期痛经有显著效果。肠胃虚寒的患者也可以经常饮用一些。在生活里不小心受凉出现肚子痛的时候,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间碰了凉水出现肚痛情况,也可以喝一些花椒姜枣茶来缓解疼痛。但是要注意的是,产妇或孕妇是不能够使用这种方法的。

花椒入药大展身手

花椒是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料,它味道浓烈,又香又麻,南北方都对它“欲罢不能”。其实,在中药里,花椒也能大展身手,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此推荐几个花椒入药的验方,不妨一试。

泡脚治脚气

足癣,又称“香港脚”和脚气。《黄帝内经》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这是因为脾主四肢,足居于下,多受湿气侵袭,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则会产生疼痛等不适。

用花椒水泡脚可以治疗脚气。每次取大约20~30克花椒,用水煎10~15分钟,等水温适合时泡脚20~30分钟,浸泡后脚上的残留药水不必擦拭干净。花椒原产川蜀寒湿之地,驱寒燥湿的功效尤其明显;其性温、味辛,温能散寒,辛能通达四末,足部是下肢之末、全身最低处,也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运行的起始点,花椒恰好归脾经、胃经、肾经,驱寒燥湿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导致脚气感染的真菌等微生物,在中医里统称为“虫”,而花椒杀虫止痒之力强,且气味芳香,能缓解足部异味,可谓一举多得。

热敷缓解疼痛

老年人时不时会被肌肉关节疼痛所困扰,爱运动的年轻人也常感到局部肌肉酸痛。中医将疼痛归为“痹症”,《黄帝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治疗疼痛,需从风寒湿下手。

用花椒热敷,即有缓解关节肌肉疼痛的效果。取花椒克、粗盐克,在锅中炒热,或置于布包中在微波炉中加热,热敷患处。若是在拔火罐后立即用盐袋热熨患处,疗效事半功倍。花椒驱寒燥湿,性温味辛,辛温则能散肢体肌肉腠理中的寒湿之气。

花椒外敷通常与粗盐配伍,能增强治疗作用。粗盐作为良好的分散媒介,性质稳重,将其炒热,以火制之,一改寒凉的本性。其味咸入肾,滋温肾水,具有定风的功效,敷于腰部、膝部、肩部、腹部等部位,均能起到保健理疗作用,有利于扶正祛邪,促进病体康复。

此方不仅可以用于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对腰酸背痛、关节炎、慢性胃痛、腹泻、神经痛、畏寒症等均能起到一定效果。

冲饮治胃寒腹痛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贪凉,在空调房里吃西瓜、吃冰激凌、喝啤酒饮料……寒凉生冷的东西吃的太多,胃肠难免“找麻烦”。

在此,推荐一个缓解胃寒腹痛的方子:取花椒3克、生姜10克、白豆蔻3克,用毫升沸水冲泡开,大约5~10分钟后可饮用,温服效果最好。沥干水后的药渣包起来,热敷神阙、中脘穴,也有散寒止痛的功效。

花椒性温味辛,可温中止痛,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其麻的口感对缓解腹痛大有裨益。生姜性质温热,滋味辛辣,可祛风散寒,尤其擅长内伤寒积、外感风寒导致的胃脘疼痛。白豆蔻和生姜同为姜科的中药,同样有辛温的性质,可以行气暖胃、消食宽中,善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嗳气噎食、吐逆反胃等疾病。该方对于寒积腹痛,表现为半天打不出一个嗝,肚子里憋得慌的患者效果尤佳。

擦浴解湿疹瘙痒

夏日来临,湿疹患者又开始因瘙痒、起疙瘩苦恼了。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体内风热与外感风邪相搏,浸淫肌肤导致的。顾名思义,其中“湿”是主要因素,湿邪黏腻、重浊、易变,所以湿疹病程长,形态不定。

推荐一个解湿疹瘙痒的方子:取花椒30克、苦参15克、蛇床子30克,加水适量煎煮15~20分钟,取药汁沐足、擦浴或坐盆,但孕妇忌用。方中,花椒驱寒燥湿,疏通水湿运化,还能杀虫止痒、止痛消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常用于治疗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等。蛇床子燥湿止痒,部位所指乃是外阴、腰背,弥补花椒偏于足下的不足。苦参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滇南本草》中也提到苦参“凉血,解热毒,疥癞”。慢性湿疹多是由于血虚、湿热逗留,以致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以,方中添加苦参,裨益尤佳。

花椒调味亦入药

花椒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由于它富含挥发油,烹饪时使用可去除腥膻味,增进食欲。古代常将花椒与酒配制,称作椒酒。《齐民要术》多次提到其用作调味。其实,花椒不仅是常用调料,而且还是一味中药。其药用价值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描述其“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肤,寒湿痹痛,下气。”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有:“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可见,花椒自古就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现代中药学中将其归为温里药。

入药的花椒来源于芸香科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产,但以四川产者为佳,所以花椒又称川椒,蜀椒。一般每年秋季果实开裂时用剪刀沿总柄顶端部分剪下,去果柄、杂质及种子,晒干,生用。

由于来自不同的原植物,中药花椒分青花椒和红花椒两个商品品种。它们的外观性状和功效都不尽相同。青花椒外表灰绿色,红花椒外表发红。青花椒镇痛作用强于红花椒,骨伤科外用中药多用青花椒;如外洗汤药中常用青花椒与伸筋草、透骨草等配伍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等。红花椒温性强,具有温中作用,多用于内服方剂,如大建中汤用红花椒治中寒证;另外,其可用于缓和大寒药的寒凉作用。红花椒还可单用或与乌梅、干姜、黄连等配伍,如乌梅丸,有温脏安蛔功效。

春季适度食用花椒,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同时,春季各种细菌病毒开始繁殖,是流行病的多发季节,而花椒中的挥发油可提高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而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并且花椒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雨水较多的时候,脾胃虚弱的人非常容易受到湿邪的困扰,导致消化不良,而花椒具有温中除湿的作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朋友更应吃点花椒。寒性痛经以及风寒湿性关节炎患者也适合多吃点花椒。烹调绿豆芽、白萝卜、冬瓜、兔肉等寒凉性蔬菜或肉类时,可以加点温性的花椒。

花椒性味辛温,易伤阴助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阴虚内热,经常上火,便秘,小便黄,口渴,眼睛干涩者忌用。孕妇为防止出现损伤胎气等不良反应,应少服花椒。挑选花椒时,以身干,香气浓,颜色鲜,无细梗及种子者为佳。这里强调一点,花椒的种子又名椒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由于椒目和花椒功效不同,必须区别使用,花椒应去除种子再入药。

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属温里药。

用量3~6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用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外用治湿疹瘙痒。抗实验性胃溃疡、对肠平滑肌运动有双向作用、抗腹泻、保肝、镇静抗炎、局部麻醉、抗凝血、杀疥螨。药理实验表明,果皮注射液有止痛、麻醉作用;牻牛儿醇小量可引起离体肠管蠕动,大量则使之抑制;水煎剂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副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可使蛔虫、蛲虫中毒。

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柠檬烯、枯醇、牻牛儿醇等。还含去1,8-桉叶素、月桂烯、香草木宁碱、七叶内酯、茴香脑、侧柏烯等成分。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①《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②《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③《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④《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⑤《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⑥《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栝楼、防葵。畏雌黄。"

②《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③《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④《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⑤《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⑥《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堕胎。"

复方

①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②治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③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秘传经验方》)

④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川椒一两(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椒丸)

⑤治飧泄: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普济方》椒术丸)

⑥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疼: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圣惠方》)

⑧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开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顷吐出,再啜漱而含。(《仁斋直指方》)

⑨治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

⑩治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仁斋直指方》)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医级》椒茱汤)

?治手脚心风毒肿:生(花)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补缺肘后方》)

?治久患口疮: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治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普济方》)

?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僧深集方》)

?治漆疮:汉椒汤洗之。(《谭氏小儿方》)

?治元藏伤惫,耳聋目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暴干捣罗取红秤一斤,再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椒红丸)

?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胜金方》)

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

①回乳:花椒10~15克,加水~毫升,浸泡2小时,煎煮至毫升,加红糖50~克。于断奶当日趁热1次服下,每日1次,连用1~3次。(《食物药用指南》)

②治冷痢:花椒(微炒出汗)0.9克。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③治冷虫心痛:花椒克,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④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花椒常用验方:

1、龋齿疼痛

用法:花椒5克,粳米50克。花椒水煎10分钟取汁,取粳米常法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花椒汁略煮即可。空腹趁热服用。

2、风寒咳嗽

用法:梨1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人20粒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人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去除花椒后食用,一只梨可分2次吃完。

3、脱发斑秃者

用法:生椒红、生姜各10克,浸泡在克白酒中,1周后使用,用干净的软布蘸此浸液搽抹头皮,每天3~6次,连服两周。

4、肠道蛔虫,胆道蛔虫,呕吐腹痛者

用法:炒椒红、乌梅、清半夏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连服一周。

5、女人痛经,畏寒肢冷,血块紫黑者

用法:炒椒红、益母草、艾叶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连服一周。此法可治寒凝气滞血瘀的痛经。6、蛀牙肿痛者

用法:生椒红、蛇床子、黄柏各10克,用克白酒浸泡一周,滤过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可立止痛。

7、皮肤瘙痒

用法:①花椒9克,苦参15克,艾叶6克,煎水外洗;②花椒15克,明矾15克。加水适量煎煮,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8、疥疮

用法:①花椒15克,硫磺10克,百部10克,煎水外洗患处,每天1次;②花椒6克,雄黄9克。共研细末,用香油适量调匀,外涂患处,每日2~3次。

9、脾胃虚寒引起腹痛

用法:花椒(去椒目)10克,研细末,在锅内放入少许花生油(或香油、猪油),待油熟后放入花椒粉,略炒片刻,打入一两个鸡蛋炒熟,一次食完,每日食三四次,能止虚寒腹疼。

赞赏

长按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lgr.com/sjbb/1912.html


当前时间: